强校必先强教,强教必先强师。山东水利职业学院坚持以弘扬和践行教育家精神为引领,以打造高水平职教“金师”队伍为目标,以强化师德师风建设为保障,以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为动力,实施党建引领、师德涵育、分类培养、改革创新四维举措,拓宽锻造职教“金师”之路,筑牢职教高质量发展之基,奋力答好“教育强国、职教何为”的时代之问。
一、强化党建引领,以高质量党建领航正向
学校牢牢掌握党对教师队伍建设的领导权。一是完善体制机制。实施党的建设旗帜领航工程,丰富完善“1237”党建工作体系,将教师思政与师德师风列入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清单,成立党委教师工作委员会,全面统筹教师队伍建设工作,构建了党委统一领导、教师工作部统筹协调、各部门履职尽责、各系部协同配合的工作格局。二是坚持党管人才,成立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人才发展规划,建立灵活的引才、留才、育才、用才工作机制,更好激发高层次人才创新创造活力。三是加强组织建设。实施“双带头人”培育工程,巩固“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全覆盖”成效,加强在高层次人才和优秀青年教师中发展党员,汇聚党员教师先锋示范力量,使基层党组织成为学校教书育人的坚强战斗堡垒。学校获批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3个,全省党建工作标杆院系2个,全省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2个,全省教育系统先进基层党组织2个。
二、强化师德涵育,以教育家精神凝心铸魂
学校始终把师德师风建设摆在教师队伍建设的首要位置。一是健全制度体系。制定实施《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时代教师思想政治引领工作的实施方案》《关于建立健全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的实施办法》等系列文件,健全师德“准入考察、教育宣传、监测预警、失范处理、考核审查”闭环管理机制。二是坚持第一标准。将师德师风作为教师准入、职称评审、岗位聘用、干部选用、评优奖励、项目申报等首要条件和第一标准,开展师德师风问题自查自纠和专项整治,对师德违规行为“零容忍”。三是加强师德教育。把师德师风纳入新教师入职培训、教职工政治理论学习和党员干部培训的必修课,组织覆盖全体教职工的师德警示教育;在全校范围开展“弘扬践行教育家精神”师德主题教育活动,通过理论学习、辅导讲座、典型选树、案例征集等多种形式,教育引导教师争做教育家精神的宣传弘扬者和身体力行者。学校师德典范不断涌现,获评全国模范教师1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齐鲁最美教师1人、山东省优秀教师2人、山东省富民兴鲁劳动奖章1人、全国水利职业院校优秀德育工作者9人、山东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2人。
三、强化分类培养,以高层次梯队提质培优
学校构建教师分层分类培养发展支持体系。一是实施教师“四阶”培养计划。按照“新入职教师、合格型教师、骨干型教师、专家型教师”的梯次成长路径,形成覆盖教师职业发展分类、持续、全周期式跟踪培养模式,强化师资队伍教育培训,构建“国家级培训为引领、省级培训抓重点、校级培训补全员”的三级培训体系。二是实施“双师型”教师实践计划。建立校企人员双向流通机制,实施学校、行业企业、培训评价组织多元参与的“双师型”教师评价考核体系,促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学校“双师型”教师占比87%。三是实施青年教师技能提升计划。实行青年教师导师制、“青蓝工程”,充分发挥教学名师传帮带作用,支持鼓励青年教师通过在职攻读博士、参加各类教学竞赛,加快提升教育教学和职业能力,青年教师在职业院校教学能力比赛、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中荣获国赛二等奖2项、三等奖6项,省赛一等奖13项、二等奖7项,学校2次获优秀组织奖,打造了学校青年教师成长发展的靓丽名片。近年来,学校获批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和课程思政教学团队6个、省级职业教育教学创新团队6个、山东省职教名师工作室3个、山东省技能大师工作室2个,培养教育部课程思政教学名师7人、山东省职教名师4人、全国水利职教名师8人、全国水利职教新星8人、山东省职业教育青年技能名师3人、山东省技术技能大师1人,学校各类国家级、省级人才数量实现倍增扩容。
四、强化改革创新,以高标准导向赋能发展
学校深入推进以创新能力、业绩贡献为导向的人事体制机制改革。一是推动人事管理改革。制定出台学校综合改革配套文件,优化完善职称评聘、岗位聘任与管理等创新机制,激发教师内生动力。二是推进内部治理重心下移。持续优化二级单位目标考核管理,在人才引进、职称评审、岗位考核、薪酬分配等方面赋予二级单位更多的自主权,为系部松绑,为人才减负。三是创新评价激励机制。坚持分类评价,建立多维度课堂教学过程性评价系统和教师评价监测系统,形成专业化闭环式教学质量监控保障机制;健全多元化绩效奖励机制,优化绩效考核分配制度,重点向教育教学一线、业务骨干和突出贡献人员倾斜,突出关键业绩指标牵引,提高奖励性绩效工资占比,充分激发教师干事创业原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