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动态 > 战线联播
菏泽学院:深化“三个融合” 推动学校特色发展
发布日期: 2024-08-30 17:13 浏览次数:

菏泽学院作为地方本科高校,坚持“立足地方、融入地方、服务地方”的办学理念,深化产教融合、科教融合、校城融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推进学校特色发展、高质量发展。

一、深化产教融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学校加快向应用型转型发展,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促进人才培养与行业产业需求对接,大力培养应用性创新型人才。面向社会需求,引入职业资格标准和行业标准,修订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设置,完善课程体系,突出学生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推进课堂教学改革,获批山东省高校本科教学研究与改革项目16项、山东省教学成果奖5项。推进一流本科课程建设,实施“金课”建设工程,评选建设校级一流本科课程63门,获批国家级、省级一流本科课程26门。推进现代产业学院建设,积极整合资源,校企共建东明石化能源科技、睿鹰生物医药、山东大健康等8所现代产业学院,在学科专业共建、校企联合授课等方面取得实质性进展,实现协同育人,有力促进了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制定《菏泽学院校企合作专业管理办法》,加强资质审核,优化项目建设,不断提升校企合作专业建设质量,校企共建专业占比已达37.5%,近年来获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共计182项。强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和管理,与地方共建500余个实践教学基地,实现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有效对接。选派2.4万余名师生开展实习支教工作,增强师范生实践能力。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建设高素质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完善政策服务体系,支持学生参加高水平创新创业竞赛,学生每年获省级以上学科竞赛奖励900多项。

二、深化科教融合,增强科技创新质效

学校大力实施科研强校战略,重视应用研发,强化科教融合、协同创新,与地方、企业联合开展科研攻关,不断增强科技创新质效。与地方共建中药现代研究工程研究中心、药食同源类中药功能因子的筛选与评价特色实验室2个省级平台,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菏泽非遗数据保护与传承研究基地、语言文字推广基地3个省级基地,校地校企共建药物研究院、牡丹研究院、高端化工研究院等9个科研平台。设立科研基金和博士基金等培育基金,与地方共建科研创新团队,获批山东省高校“人才引育计划”“青创科技计划”团队2个。实施横向课题突破计划,和地方联合开展应用项目研究,横向课题经费实现大幅增长。瞄准菏泽牡丹产业特色,成立牡丹食品、牡丹化妆品等产品科研团队,与菏泽10余家牡丹深加工企业开展产教研合作,研发出牡丹系列产品20余种,3个牡丹新品种获国际认证。开展“百名教授博士下基层”活动,选派197名优秀教师挂职企业“科技副总”,助推企业科技进步,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成效明显。与山东大树集团联合研发的酶解燕麦奶生产线,获批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药食同源(产品)技术创新中心;李风海教授项目荣获菏泽市科技进步一等奖;教师樊庆忠在定陶区杜堂镇传授最新果树栽培技术,辐射带动周边果农每年增收300余万元;学校获批省级科技成果转化综合试点建设单位,成果转移转化能力不断增强。

三、深化校城融合,提升服务地方能力

学校坚持开放活校战略,主动融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充分发挥教育、人才、文化等资源优势,不断提升服务地方能力,推动校城融合走深走实。建立市校联席会议制度,形成校城融合发展新机制,与菏泽市共同出台《关于加快校城融合发展的意见》,形成“一大格局、十大工程、50个项目”的“点线面”发展施工图。与郓城县、曹县、成武县、定陶区、巨野县等县区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与东明石化集团、巨野铁雄新沙能源公司、睿鹰制药集团等地方龙头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协议,推动合作项目落实落地。实施“一学院一县区”行动计划,推进各二级学院与县区一对一结对共建,拓展深化合作项目,实现教育链、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的深度融合。服务黄河国家战略,配合地方打造“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先行区”,校地共建黄河研究院,深入进行调研和咨询研究,联合申报项目课题。讲好“黄河故事菏泽版”,与山东电视台、市委宣传部联合拍摄的《黄河归故》入选国家广电总局重大理论文献专题片。学校获批省高素质农民培育基地、菏泽乡村振兴学院,积极发挥作用,开展乡村振兴战略咨询研究,承办多期山东省乡村建设高级研修班和高素质农民培训班,实施科技扶贫和科教助农,有力支持服务了菏泽乡村振兴发展,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大批实用型人才。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