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动态 > 战线联播
山东轻工职业学院:深耕丝绸文化 推进文化“两创”工作
发布日期: 2024-06-25 20:31 浏览次数:

山东轻工职业学院勇担新时代高校文化使命,将丰厚地域丝绸文化资源与职业教育深度融合,围绕文化内涵阐释、文创产品打造、丝绸技艺升级改造等领域开展一系列文化“两创”实践与创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迸发新活力。

一、植入职教理念,创新发展丝绸文化内涵阐释

学校从丝绸文化汲取智慧,植入现代职教理念,凝练“六个一”学校精神,创新挖掘现代职教背景下丝绸文化的价值理念与道德精髓,推动丝绸文化守正传承与创新发展,“六个一”精神融入学校治校办学的各领域全过程,赋能学校高质量发展。学校成立齐文化研究中心、丝绸文化研究中心,中心集学术研究、专题研讨、研修研习等于一体,近三年立项省市人文社会科学课题50余项,深入阐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时代价值与内涵。实施“淄博丝绸百年记忆工程”,开展口述史、记述史和影音像及资料集成工作,抢救式挖掘和保护地方丝绸文化史料。邀请名师、名家举办“时尚·月讲堂”讲座,为广大师生搭建文化交流互动平台。

二、 打造文创品牌,实体运营实现资源有效转化

学校整合地域非遗资源,成立山东省首个高职院校非遗学院,引聘纽约帕森斯学院、意大利马兰戈尼学院等国际知名院校专业带头人、头部企业技能大师、能工巧匠20余名,组建“艺术家+技师工程师+设计师”三位一体教学团队。师生团队开发“齐锦工坊”“青悠坊”“山轻袂”等多个国潮品牌,推动课堂教学内容国际化、教学成果市场化。“青悠坊”草木染文创作品获山东省“省长杯”工业设计大赛新星奖。学校采用“自主创业+校企共营”模式,实现资源转换。在地方政策支持下,学生在4A级旅游景区、学校1960大创中心成立文创产品实体店开展实体化运营,校企共同运营“齐锦工坊”文创品牌,实现学生项目教学成果与企业规模化生产无缝衔接,推出百余款文创产品,迎合市场国风热以及个性化、品牌化消费趋势。实践引领学校创新创业教育结硕果。学校社团研发项目《真丝织物扎染文化与技艺传承创新》荣获全国大学生绿色染整科技创新大赛二等奖,《文创“心”设计 非遗永传承》等十余个项目获省市创新创业大赛大奖。

三、升级改造工艺,焕发丝绸技艺蓬勃生命力

学校打造“开放共享”技术技能创新平台,建成山东省数字化创意设计协同创新中心、山东省纤维艺术与传统染织技艺、染缬技艺传承创新平台、淄博市纺织印染行业生态染整与智慧生产技术研发平台等省市级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十余个,推进传统技艺创新发展与文化传承,服务全省“万亿级”纺织服装产业科技、时尚、绿色转型升级。依托平台,申报五十余项校城融合发展项目,获批“棉织物活性染料染缬工艺”等授权专利117项,开展“文创产品整体设计与制作项目、丝绸服装图案设计”等中小企业技术设计服务项目,释放技术创新活力。数字智推传统技艺升级改造。搭建时尚全产业链线上数字化虚拟仿真平台、VR虚拟仿真实训室等数智实训平台,将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虚拟实境等融入纺织服装人才培养,开展应用型场景化教学,为传统技艺传承创新发展培养数字化人才。建设非遗技艺大数据库,对传统技艺进行矢量化、数据化处理收录进数据库,推动非遗技艺等传统技艺保护传承创新与相关成果转化利用。

四、线上线下发力,高质高效传播弘扬丝绸文化

以社团、志愿服务队为主要载体,打造“丝之恋”品牌展演、非遗技艺主题研学体验活动等,开展丝绸文化进学校、进企业、进社区“三进”活动,开展活动百余场,受益千余人,有力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展示传播、实践传习、项目传承。将乡村非遗技艺保护传承、活化利用与乡村文化产业发展有效结合,开展“非遗课堂进乡村”等系列活动,实现非遗资源活态传承与转化,经验做法被新华社、《中国青年报》等媒体广泛宣传报道。创新传播方式,以线上驱动线下,通过直播、短视频等同步展示传统工艺品的精妙绝伦以及神乎其技的制作过程,演绎传统与时尚的碰撞,拓宽受众范围,通过互动创作更加符合大众需求的文化产品。充分利用学校电子屏幕、官网、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平台讲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经典故事、诗词作品、民俗文化知识等,展示传统文化魅力。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