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动态 > 战线联播
济南大学:深度“协同融合” 构建新时代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
发布日期: 2024-06-19 16:47 浏览次数:

济南大学坚持积极、精准和融合导向工作理念,多方协同、多维构建、多力衔接、多点靶向,探索打造校家社协同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3455”工作模式,整合学校、家庭、社会、医院、公安五方力量,构建新时代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

一、多方协同,构筑心理健康工作协作体系

构建校警协作机制,与辖区派出所构建“预防先行、宣传联动、服务增能和空间扩展”的校警“四维四协”工作机制,在全省率先开设24小时学生心理援助热线,在警务室建立安全教育“明课堂”、建立“邱淼心理工作室”等。构建校医协作机制,与卫生医疗机构建立定点合作关系,实现“点对点”就医入院,协同开展教学科研、教育宣传和队伍培训等。构建校家共育机制,建立辅导员、班主任、学业导师等全员家访和沟通联络制度,开设“春秋家长心理课堂”。构建校际合作机制。与济大附属小学、济大附属(舜文)中学、市中泉景学校等签署协议共建大中小一体化心理发展服务平台,打通学段衔接工作堵点,实现校际心理资源共享。建立党委宣传部、安全保卫部(处)等多部门的协同机制,形成心理知识普及、心理问题筛查预警和转介干预、就医复学、突发事件处置等工作合力。建立学院党政领导干部、辅导员、班主任、学业导师、研究生导师和主要学生干部等联络会商机制,形成“共同关注、共同研究、共商解决”心理问题的柔性机制。

二、多维构建,搭建心理健康工作内容体系

优化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探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线上线下融合+课内课外互补”混合式教学模式,开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通识必修课。探索开发心理科普微课,形成“课程自建、教材自研、队伍自配、师资自训”校本心理课程生态。丰富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形成“两月两日”“关键节点”心理健康活动体系,即5月开展阳光心理教育月和“5.25”心理主题日,10月开展积极心理体验月和“10.10”精神卫生日活动,探索班级为本、宿舍为本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模式。提升心理健康辅导能力。加强“荧光心旅”省级团体辅导名师工作室建设,逐步探索《辅导员心理健康与咨询职业能力标准》,提高辅导员、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稳定心理健康教育班级和宿舍工作基础。开展心理咨询活动。构建教育与指导、咨询与自助、自助与他助紧密结合的心理咨询服务体系。完善心理咨询值班、预约、转介、重点反馈等制度,通过个体咨询、团体辅导、电话咨询和网络咨询等多种形式,向学生提供经常、及时、有效的心理健康指导与咨询服务。

三、多力衔接,完善心理健康工作保障体系

完善组织机制建设。定期向学校党委汇报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通过学生心理健康工作领导小组分析研判突出问题,研究解决重大问题,推动工作落实落地。建强专职教师队伍。建立一支以专职教师为骨干,专兼互补、结构合理、专业过硬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将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纳入专职辅导员序列管理,完善培训培养体系。补强多支工作队伍。提高党政领导干部、辅导员、班主任、学业导师、研究生导师等群体的心理健康教育意识和心理工作能力,每学年组织多场普及性的培训活动。推广使用《山东高校辅导员应对大学生心理危机工作手册》《山东高校辅导员谈心谈话工作手册》等,提升辅导员谈心谈话和危机识别的能力,及时发现并有效处置心理问题。发挥心理专业研究生、本科生等“专业朋辈”群体作用,开发《济南大学朋辈工作手册》,提高“身边朋辈”心理支持能力。

四、多点靶向,健全心理健康工作阵地体系

做好学生心理健康普测。形成大一新生心理健康普测、往届老生重点群体筛查、日常心理测评和心理咨询辅助测查校院两级测评工作体系。规范量表选用、监测实施和结果运用,全面动态了解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开展日常心理测评和心理咨询辅助测查,完善学生身心发展档案。强化日常预警防控。健全心理危机预防和快速反应机制,建立学校、学院、班级、宿舍四级预警防控体系,做好隐匿心理问题学生信号发现,实行“信息必转办、信号必跟进、问题必干预”工作原则,做到危机及时响应“日报告”、咨询及干预情况“周报告”、重点人群追踪“月报”、危机研判与督导“月专报”、心理数据与分析“年报”。心理专职教师采取AB岗制、值班制、首问负责制等支持学院工作。每学期组织专题培训,提升心灵使者和心灵联络员的心理工作能力。坚持德智体美劳协同育心。充分发挥体育节、艺术节和读书节等普及性校园文化活动的作用,用好五育并举工作载体,引导大学生走出宿舍、走向操场,重点发挥体育运动、美术教育、劳动教育对愉悦身心,健强体魄和塑造学生阳光心理积极作用。营造健康成长环境。充分发挥网站、广播、新媒体平台、横幅、心理服务牌的作用,开发心理微视频“向上,青年”,多渠道、立体化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意识和能力。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