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山东工艺美术学院教育引导广大师生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立足学校特色与艺术设计人才培养规律,不断优化设计教育“创新与实践教学体系”,充分发挥“学科专业、科研平台、课堂教学”三大优势,深入开展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的研究阐释与创意表达,有形有感有效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工作走深走实。
一、发挥学科专业优势,服务国省重大项目,以有形创意凝聚师生国家意识和爱国主义信念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在50年的办学发展过程中,始终坚持“为人民而设计”的办学理念。多年来,学校发挥学科专业优势,积极参与国家重大服务项目,先后参与完成了北京奥运会官方海报,主持完成第十一届全运会整体视觉设计,上海世博会山东馆设计及运行,上合青岛峰会艺术创意整体设计,新中国成立70周年“国庆招待会”和成果展览设计、尼山世界文明论坛视觉形象系统设计等一系列标志性重大项目任务,在创意服务中突出国家意识、国家形象,不断增强师生的中华民族荣誉自豪感。与山东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签订政校合作框架协议,建立全方位合作关系,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提供专业化的创意表达,探索一条研究、创作、呈现、传播的新路径。学校全面承担了山东省第十一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的整体艺术创意设计工作,设计完成了运动会会旗、会徽、吉祥物、文创产品开发等60余项设计项目,填补了历届全省民族运动会视觉形象展示的多项空白;全面承担中华民族共同体体验馆山东体验区的策划、设计、搭建工作,展示齐鲁文化的深刻内涵;先后承担省民族宗教委机关形象标识创意设计、省民族工作品牌“花开齐鲁石榴红”标识设计,已广泛应用于全省民族宗教领域各项工作。在服务国省重大项目中,学校将思政教育融入社会大课堂,用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生动教材”,引导学生在创意设计服务实践中厚植爱国情怀,不断增强青年学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二、发挥科研平台优势,深化对口支援,以有感阐释开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觉表达新领域
学校设立民族教育领域科研板块,积极培育理论研究与实践创作相结合的特色成果,不断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研究基础。2022年获批山东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创作基地,成为全省唯一一个以中华民族视觉形象研究创作为主的研究平台。学校统筹研究基地资源,积极服务对口支援和东西部协作工作,组织师生团队为喀什网站进行整体形象设计,为山东援疆兵团、新疆大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设计形象标识等,以视觉表达新途径在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中发挥积极作用。切实将创作设计过程转化为师生对“四个与共”“四个共同”“五个认同”的理解和认识,真正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践行者。2023年,学校与省民族宗教委合作共建山东省“中华民族视觉形象研究创作基地”,两个课题获批2023年度山东省民族宗教领域重点研究课题。
三、发挥课堂教学优势,坚持传统文化融入,以有效成果推动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教育实践走深走实
学校深入挖掘课程中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元素,坚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课堂教学,努力守护工艺美术之名、传统造物之脉、匠心文脉之本,使设计有根、创意有魂。优化课程体系,设置“德育与传统文化教育课程群”,主动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民间文化的人文精神,坚守优秀传统文化育人的“养成教育”,将中国传统图案、中国传统设计思维与实践等课程列为学生必修课程,积极探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教育实践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相互融合的新途径。学校积极践行教育部“慕课西部行”计划,与喀什大学《界面交互设计》课程启动同步课堂,通过“数字赋能、共享课程”的方式,实现教育资源的均衡分配,促进中西部地区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结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学校积极承办“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建设共有精神家园”主题文创作品征集活动。全校师生积极参与,踊跃报名,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核心理念,以黄河、泰山、大运河、齐长城、儒家文化、沂蒙精神等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为主要创作元素,创作了一批具有中华文化底蕴、汲取各民族文化营养、融合现代文明的艺术作品,累计荣获文创产品类金奖1项,视觉设计类金奖2项,7位教师获得优秀指导奖,学校连续两年获得优秀组织奖。同时,学校还结合毕业设计作品展举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品展,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微载体”,引导学生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奋斗中,上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大思政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