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动态 > 媒体聚焦
【山东教育报】闲置校舍冒出“烟火气”——巨野县“乡土味”劳动教育新模式探析
发布日期: 2024-05-13 14:55 浏览次数:

通讯员 徐兴坡 赵言言

【总编说】 为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就加强大中小学劳动教育进行了系统设计和全面部署。省教育厅随后研究制定了《加强普通中小学劳动教育的若干措施》,切实推进我省普通中小学劳动教育工作。

多年来,我省中小学校推进劳动教育的意识明显增强,但是在具体实施环节还存在教什么、如何教、谁来教等诸多模糊认识,“有劳动无教育”等较为突出的问题,影响了劳动教育的实施效果。尤其是一些偏远农村地区,由于生源减少、布局调整等原因,导致部分校舍资源闲置,教育活力不足。对此,巨野县的做法是因地制宜、探索创新,一方面将乡村闲置校舍、校园资源科学规划整合,通过改造为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家长学校、研学基地等形式,让闲置校舍重获“新生”;另一方面,大力开发劳动教育校本课程,构筑劳动教育评价体系,培育学生劳动意识和技能,以“一育”带“五育”。这些举措的实施,不仅避免了资源浪费,而且为乡村教育振兴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切菜、炒菜、配料、颠勺、出锅……一气呵成,伴随着同学们的掌声和欢呼声,巨野县南关小学五年级(8)班学生孔博笑容满面、志得意满。在巨野县南永丰学区朱庄小学综合劳动实践基地开设的食育课上,学生们通过亲手烹饪不仅掌握了实用的技能,而且在劳动中体验到了快乐。

这个劳动实践基地是由原永丰街道办事处南朱庄小学撤并后改建而成的。近年来,巨野县把因生源减少、合校并点而闲置的校舍充分利用起来,以学区为单位打造出供本镇乃至全县学生使用的综合劳动实践基地,在让闲置校舍重获“新生”的同时,探索打造出一个带有浓厚乡土气息的劳动教育“巨野模式”。

盘活闲置校舍,打造综合劳动实践基地

在原永丰街道办事处南朱庄小学撤并后改建而成的南永丰学区综合劳动实践基地内,现有八大区域,涵盖日常生活劳动区、生产劳动区、服务性劳动区、展示区、生态科普区、演艺社区、国防教育区、心理咨询区等。该基地每天能安排100—200名学生的劳动任务,辖区内各学校根据基地劳动清单,在辅导教师、志愿者、社会专业名匠的指导下有目的地开展各项劳动。

县教体局鼓励全县18个学区利用撤并学校闲置校舍至少改造一处综合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像这样利用闲置校舍打造的综合劳动实践基地,全县共有22处,其中,五星级6处、四星级7处、三星级9处。今年以来,累计开展实践活动2200余场次,参与师生12万余人次。

为充分利用闲置校舍,巨野县在综合劳动实践基地内开辟试验田,设置农具展览室、育种室、工作坊、礼仪练习室、家务体验室、志愿服务驿站等,邀请剪纸、泥塑、石刻等类别的非遗文化传承人在基地内创办工作室,让闲置校舍重获“新生”。

独山镇前田幼儿园是一所闲置校舍,有关部门结合镇域特色,将其改造成独山学区教育综合实践基地。基地以国防教育、安全教育、书法绘画为主题,定期组织学生开展军事训练、安全教育模拟演练、书法和绘画练习等研学活动,在增强学生体质的同时,培养了学生坚强的意志品格和强烈的爱国热情,同时让他们感受、领略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在工作实践中,县教育部门逐步探索出了新时代劳动教育的‘巨野模式’,初心就是让孩子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公益、免费、优质的劳动教育,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最终实现全县优质劳动教育资源共享,以‘一育’带‘五育’,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谈起开展劳动教育的初衷,巨野县教体局党组书记、局长段效勋如是说。

挖潜校内资源,打造特色劳动实践基地

“这块试验田是我们学校的大蒜地。在生物分类上,大蒜属于绿色开花植物的蔬菜类……”在董官屯镇一中的现场劳动课上,生物教师正在给学生讲解谷雨之后大蒜的种植管理要点,并带领学生为大蒜培土浇水、除草施肥。像这样的劳动课,全县每所中小学每学期都会安排教师上课。

像董官屯镇一中一样,巨野县各学校均在校内开发设置劳动岗位,让学生种植蔬菜、花草、瓜果等,亲身感受植物生长过程和四季变化;让学生参与校园卫生保洁、绿化美化和食堂帮厨,体验劳动之美。还利用植树节、劳动节、“丰收节”开展社团活动、举办劳模报告会、组织手工劳技展演,让学生感受“劳动最光荣”。县教体局每学期组织一次劳动教育特色学校观摩评比活动。

永丰街道办事处站前小学则以“双减赋能量、劳动促成长”为主题定期举办“劳动大集”,内含“文化大集”“美食大集”“艺术大集”“生产生活大集”“科技大集”和“书香大集”。这些项目结合学校实际,将生活见识、学科知识与劳动常识进行有机衔接与融合,既重视学生出力流汗的劳动体验养成,也注重手脑并用的动手实践分享,从不同角度诠释了“创新”“创智”“创造”的区域劳动教育特色。

聚焦课程建设,构筑评价体系

巨野县将劳动教育纳入学校课程方案,联合山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编写了《石榴红了》《牡丹花开》《谷物飘香》三本劳动课教材。这些教材目前已由山东教育出版社出版并在全县推广使用。

由县教学研究中心牵头,各学校自主开发了各具特色的劳动教育实施手册,安排劳动教育必修课,平均每周不少于1课时,将劳动教育与学校常规德育、学科教学、社团活动紧密结合。全县打造了“石榴红了”“奶奶笑了”“和美花开”等20余个各具特色的劳动教育品牌。

在劳动评价方面,巨野县采用了劳动档案评价、技能展示评价、学分量化评价等多元化评价方式;同时,把课外评价、过程评价、学生自评、班级互评等纳入劳动教育评价体系,并且充分利用智慧校园平台,将评价结果投入大数据中。学校将根据大数据分析进行教育环节和内容的调整。另外,学校还根据学生劳动素养综合评价,在每学年推荐产生“劳动教育实践奖”,以强化学生的劳动观念。截至目前,巨野县共创建县级劳动教育特色学校60所,其中,五星级10所、四星级18所、三星级32所;评选出“劳动教育模范班级”193个、“劳动之星”1.7万余名。

巨野县搭建了劳动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并在平台上集中展示“石榴红了”志愿服务队、劳动综合实践基地、非遗文化传承人、校外辅导员等可以提供的服务内容、服务时间、服务人数。学校根据各自劳动教育活动或课程安排按需选择,平台统一调度。今年以来,共开展活动4700余场次,参与师生23.5万余人次。

“我们要让劳动成为学生成长的风景,让劳动教育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一环。下一步,我县将进一步盘活校内外劳动教育资源,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让劳动教育的涓涓细流浸润学生的心田,在劳动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展望未来,段效勋满怀信心地说。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