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动态 > 战线联播
青岛科技大学:以“三新”推进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
发布日期: 2024-03-30 13:52 浏览次数:

近年来,青岛科技大学依托化工、材料等优势特色学科,深入行业企业,了解行业企业实际需求与痛点难点,与企业协同开展有组织科研、提供有组织服务、强化有组织育人,推动人才链、教育链、产业链、创新链“四链”深度融合,以塑造新生态、开辟新路径、涵养新沃土“三新”扎实推进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持续打造“青科大模式”升级版,全面助力山东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一、塑造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新生态”

在制度保障上,学校制定《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管理办法》等18项规章制度,不断完善收益和现金激励机制。在组织保障上,学校成立由校长牵头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工作促进委员会,提供专业的转化咨询、知识产权保护、市场推广等支持服务。在平台保障上,学校建有橡胶谷、国家大学科技园、青岛新材料产业化基地等三个国家级孵化载体,获批“教育部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成为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的平台支撑。在氛围营造上,学校设立成果转化“光荣榜”,倡树“不找校长找市场”“校长带着打市场”理念,不断提升教师参与成果转移转化的积极性,营造广大教师浓厚参与氛围。近三年来,学校共签订技术合同1775项,合同额近20亿元。

二、开辟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新路径”

成立学科性公司。学校依托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密炼机上辅机”项目成立校办企业、学科性公司,相继孵化2家上市公司,由学校成果转化或提供核心技术支撑的上市公司已达9家。整体转让技术。“ECSS工程化学模拟系统”项目技术整体转让万华集团,并连续20余年持续为企业提供技术更新迭代服务,联合攻克了行业关键核心技术,打破国外封锁,取得国际领先地位。共建研发中心。学校与橡胶、化工、大数据等领域企业联合建设技术研发中心、实验室、研究所等“科创飞地”6个,打通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最后一公里”。打造创新创业共同体。学校建设“政校企金”多主体参与、市场化运作的山东省聚合物新材料创新创业共同体、高端石化创新创业共同体,打造科技创新的“集团军”。共建校地融创中心。学校先后与济宁、枣庄、德州等地共建校地融合创新发展中心,构建起“中心搭台、人才唱戏、技术攻关、成果转化”融合创新体系,服务地方行业企业发展。

三、涵养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新沃土”

实施“百企协同创新伙伴计划”。联合企业共建高能级科研创新平台,现有国家级平台与基地11个、省部级平台15个,其中,“国家橡胶与轮胎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是我国唯一的国家级行业技术研发与创新管理平台,该中心的“橡胶轮胎全产业链关键技术攻关与应用示范”项目获第七届“中国工业大奖”。坚持人才强校战略,主动融入山东省“2+N”人才体系。“十四五”以来引育院士1人,国家杰青、长江学者等5人,2个团队入选国家“111计划”。创新人才引进机制,探索建立校企人才引育联合体。首次设立讲席教授岗位,着力打造一支编制在学校、转化在企业、学术创新在两端的人才队伍。鼓励科研团队坚持“四个面向”,聚焦解决“卡脖子”技术难题开展科研攻关。比如刘光烨团队研发的新型橡胶合成技术,突破国外技术封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邵巍团队研发的自主导航技术为“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顺利着陆保驾护航等。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