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动态 > 战线联播
烟台大学:构建“1234”工作模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发布日期: 2024-02-01 09:01 浏览次数:

烟台大学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和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聚焦“中华一脉 同心筑梦”主题,结合学校实际构建“1234”工作模式,取得明显成效,近日被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命名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

坚持一个根本保证,夯实民族团结进步工作基础。坚持党的领导这一根本保证。学校高度重视民族工作,始终将主体责任扛在肩上、抓在手中、落在实处,不断夯实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基础。注重强化组织保障,成立民族宗教工作领导小组,将民族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形成党委统一领导、统战部门牵头协调、多部门协同、各学院共同参与工作格局。持续健全学习机制,切实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等纳入校院两级党组织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教职工政治理论学习重要内容以及党校、团校培训计划,切实铸牢师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搭建两种工作载体,营造民族团结进步工作氛围。深化线上平台建设。创建专题网站,官方微信公众号开设“总书记讲过的民族团结进步故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栏目,把互联网空间建成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新平台。举办烟台大学民族宗教工作专题网络培训班,精心打造“山海情”文化润疆志愿服务品牌,对接新疆喀什疏勒县、叶城县,开展“大手拉小手,共书山海情”线上分享等活动。丰富线下工作内涵。主动与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结对共建,开展“同心圆·民族融合教育”特色活动,实施“帮飞计划”,开展中学生与大学生交流研学、实践互动等活动。积极选树优秀少数民族师生典型,强化榜样表率引领作用,持续实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题宣讲计划,组建宣讲团,面向全校师生、街道社区、中小学等开展专题宣讲,积极引导广大师生和市民共同维护民族团结。

发挥三个工作优势,突出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特色。发挥民族学学科优势“筑同心”。充分发挥省内唯一民族学省级特色重点学科和山东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等科研平台,深入开展民族工作理论研究,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0余项,教育部、国家民委、山东省等省部级课题近30项,出版专著20余部,发表高水平论文300余篇,荣获“国家社科基金成果文库十大优秀成果”、国家民委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等一大批优秀科研成果。发挥思想政治工作优势“守初心”。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民族团结教育纳入“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协同育人之中,打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思政“大课”“金课”“精品课”。聚焦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以“理想信念、使命担当”为主题,广泛开展各类形式丰富、立意深刻的主题活动和党日团日活动,引领各族学生立大志、树大德、担大任,汇聚起实现民族复兴磅礴力量。发挥优秀传统文化优势“沁人心”。面向全校开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非遗概论》等近60门传统文化必修课、选修课,打造“十百千”工程,建有融汇中国古代书法、绘画、陶器经典作品的千米文化长廊,培育国学研究会、戏曲协会、梅花桩协会等一批文化社团,成立烟台大学民乐团、“指玲珑”弹拨乐团,排演多部展示中华文化舞台剧,其中原创舞剧《地雷战》在央视播出并荣获泰山文艺奖一等奖。

实施四项重点工程,提升民族团结进步工作质效。做强学生成长成才“卓越工程”。学校成立“石榴籽”美美之家工作室,引导各民族学生友好相处、互尊互爱、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做实学生教育管理“筑基工程”。充分发挥主题班会、理论宣讲等载体思想导航作用,开展理想信念、爱国主义、民族团结教育。建立重点学生“一人一档”信息库和辅导员、导师与学生“一对一、面对面”谈心谈话制度,全面了解思想动态、学习情况、家庭状况等,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思想、心理和生活问题。做好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同心工程”。完善朋辈帮扶机制,通过结对子等形式实现重点帮扶全覆盖。积极推行共同用餐,促进饮食文化交流。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节、“山海毓秀·书香润德”读书节等精品校园文化活动,让各族学生在多元一体文化交往交流交融中,不断增进“五个认同”。做精民族地区帮扶实践“奉献工程”。先后选派400余名烟大学子扎根新疆、西藏等地区,涌现出全国人大代表、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等一大批优秀校友。在新疆喀什疏勒县建立烟台大学“文化润疆”实践基地,在民族地区开展丰富多彩社会实践活动,依托学科平台优势和师生力量,举办国学传学、文化支教等丰富多彩活动。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