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教育越来越成为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赢得战略主动的关键因素。
当前,我国已建成世界最大规模且有质量的教育体系,有各级各类学校49.83万所,2.91亿学历教育在校生,专任教师1892万。随着我国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不断加快,人口发展呈现新的趋势性特征,对人才的数量和专业结构提出更高要求,建设教育强国面临新的任务和挑战。
中央明确到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就是要充分发挥教育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作用,要以教育之力厚植人民幸福之本,以教育之强夯实国家富强之基。
建设教育强国,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持续发力。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提出要“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如何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各地推进教育综合改革有何新举?对此,半月谈记者与6省10位教育厅局长展开对话。
南开大学海冰楼内,墙上挂着“爱国三问” 李然 摄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也是建设教育强国的核心课题,而思政课是落实教育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
在辽宁,省委书记、省长带头到东北大学、大连理工大学等学校讲授思政课。辽宁省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王庆东接受半月谈记者采访时表示,辽宁省深入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首要工作就是落实省委领导班子成员联系高校和讲思政课的制度。
海南省也将领导深入大中小学校讲思政课作为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的重要一课。海南省海口市教育局局长赵金玲介绍,海口市委、市政府领导班子发挥领导干部在政治、阅历、理论、实践等方面优势,引导中小学生筑牢信仰之基。
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是系统性工程,需要结合青少年成长的不同阶段,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和引导。《决定》提出,完善立德树人机制,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改革创新。
河北省通过建设市级、县级德育共同体和省级大中小学思政课集体备课中心,深化高校与中小学思政课合作共建机制。河北省委教育工委副书记(正厅级)、教育厅党组成员王俊华说,河北省实施优秀师资“双向交流”制度,高校聘请中小学优秀思政课教师兼任马克思主义学院老师,中小学聘请高校优秀思政课教师指导思政课教学科研,建立“共学、共研、共教”机制。
讲活学校思政课,提高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吸引力,要立足“实践大课堂”,注重运用新时代伟大变革成功案例。山东省济南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王纮向半月谈记者介绍,济南市通过统筹运用社会资源,已建立100个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相结合,校内与校外双师授课,“行走的思政课”已成为济南的育人品牌。
“思政教育是做人的工作,要打造一支懂思政教育、会思政教育的教师队伍。”贵州省黔西市教育局局长丁宪令认为,学校层面要明确学校党组织书记、校长为抓思想政治工作的第一责任人。目前,黔西市除了明确“思想政治工作第一责任人”外,还为247所中小学校配备专兼职思政课教师1522人,不断优化思政教师队伍结构,形成“大思政”铸魂育人工作新格局。
满足期待,
建设公平优质的基础教育体系
“基础教育是学生知识学习、全面成长、终身发展的‘奠基’阶段,也是为职业教育的转型升级、高等教育的创新发展输送优秀合格生源的‘筑基’阶段。”山东省教育厅党组成员、副厅长仲红波认为,要把握好基础教育的战略定位,着力办好公平而有质量的基础教育。
经过多年发展,我国基础教育解决了“有没有”的问题,“上好学”成为当前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普遍需求。针对此,《决定》提出,完善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推进机制。
目前,各地正以“扩优提质”为核心,科学规划学校布局调整,推进高起点新建一批、优质学校扩招一批、集团化办学提升一批、城乡结对帮扶一批,做大优质教育资源“蛋糕”,不断缩小城乡、校际、群体教育差距。在山东省,集团化办学、教育联盟结对等形式,让学校发展共同体数量增长至4000多个,义务教育学校覆盖率达到90.3%,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显著扩大。
解决教育不均衡问题,师资是关键一环。赵金玲说,海口市推出“星火计划”教师交流帮扶制度,统筹部署全市城区学校教师到集团化成员校和乡镇、农村学校交流帮扶,有效助力集团化办学内涵式发展和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厦门大学师生在福建戴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进行生态考察 姜克红 摄
优质均衡的基础教育,须重视对学生的全面培养,稳步缩小区域、城乡、校际、群体间差距。谈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全面落实“五育”并举,黑龙江省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陈延良认为,要完善面向全体学生和特长生培养并重的学校体育和美育赛事活动体系。黑龙江省坚持组织开展学生冰球联赛、校园足球四级联赛及高山滑雪、篮球、排球、田径等10余个单项赛事,并结合地方特色,持续开展百万青少年上冰雪、全省阳光体育大课间展示、中小学生冬令营、冰雕雪雕和冰版画大赛等活动。
让孩子身心健康,也是优质基础教育题中应有之义。丁宪令对半月谈记者说,黔西市加强学生心理健康筛查,并建立从学校到家庭的联络机制,定期对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开展谈心,同时开展更加多元的校园活动,让学生多运动、多放松,拥有更积极阳光的学习、生活心态。
龙头引领:
构建自强卓越的高等教育体系
建设教育强国,龙头是高等教育。高等教育的龙头作用,主要体现在对整个教育体系的引领和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促进上。王庆东认为,高等教育是国家发展水平和潜力的重要标志,作为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的结合点,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的主力军,科教融汇、产教融合的枢纽和关键点,肩负着特殊重要的责任与使命。
当前,我国已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高等教育体系。在经历了量的快速增长后,加快建设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的任务更加突出。比如,近些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快速发展,不少高校学科专业布局不适应国家发展和社会需求。对此,《决定》提出,优化高等教育布局,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大学和优势学科。
为完善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适配机制,今年以来,我国增设国家战略急需专业布点1673个,撤销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专业布点1670个,调整力度空前。目前,不少高校也依据国家战略急需和区域发展需求,加强学科专业建设。
“辽宁省近年来不断健全‘调、停、转、增’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建立急需学科清单,发布鼓励发展和暂缓增设专业名单。”王庆东举例,2018年以来,辽宁省建设中国医科大学妇产科学基础、辽宁中医药大学中医人工智能科学与技术、沈阳农业大学作物基因组与种质资源等91个“人无我有”的特色学科;新增数字经济、智能制造工程、精细化工等本科专业444个、撤销186个。
同属东北的黑龙江省,也积极试点建设一系列新兴学科专业。陈延良说,黑龙江省围绕国家急需学科专业领域引导发展清单,聚焦服务黑龙江省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优先布局设立碳中和科学与工程交叉学科,重点建设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智能科学与技术、区域国别学等学科,并形成“优先发展本科专业引导清单”。该省也在人工智能、智慧海洋、智慧农业、未来健康等领域,布局建设未来技术学院。
发展高等教育,须注重高校特别是地方高校专业建设与区域发展的适配度。河北省廊坊市教育局局长许红伟介绍,河北工业大学国际现代商贸物流学院正围绕廊坊市产业布局和京津冀区域经济发展对国际现代商贸物流人才的需求,建设“物流+”专业和学科群,搭建AGV机器人数字化产线、智能云仓等6个实训平台,打造现代商贸物流开放式产教融合实践基地,形成场景式、沉浸式、泛在式的创新人才培养特区。
发挥高等教育的龙头作用,应加大大学科技成果技术转移转化力度。海南省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李湖说,在海南三亚崖州湾科教城,41名院士领衔的157个科研团队,围绕科技攻关难点建设实验室,开展跨校、跨学科、跨组织的科研和成果转化,将这里变为国家“深海”“南繁”科研高地。
深度匹配,
建立产教融合的职业教育体系
职业教育是培养数量充足、结构合理、质量优良的高技能人才的主阵地。《决定》提出“加快构建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的职业教育体系”,为进一步推动职业教育发展、打造新型劳动者队伍指明了方向。
贵州某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在操控工业机器人 胡攀学 摄
我国有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职业教育体系,每年培养超过1000万名毕业生,但我国技能人才总量不足、结构不优、供需矛盾突出等问题依然存在。为解决这些问题,很多地方将职业教育与地方的产业发展紧密结合,构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产业变革需要的职业教育体系,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省域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新模式。
由辽宁省行业企业、本科高校、职业院校共同牵头组建的数控机床、集成电路、民用航空等10个省级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服务辽宁产业结构调整。沈阳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孙常福介绍,沈阳市工业母机、机器人等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支撑起行业企业高质量发展。
“黑龙江省着力打造农业职业教育‘龙江样板’。”陈延良说,黑龙江在齐齐哈尔市整域建设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创新发展示范区,探索了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实践路径和服务范式。
“产教融合是职业学校发展的‘高速路’。”许红伟认为,廊坊职业技术学院走通了这样一条路。该学院与京东集团等企业共建产业学院,打造政府、学校、园区、行业、企业五方协同的产教融合共同体,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如今,许多地方产教融合成效明显。辽宁省2023年组织全省职业院校走访企业5883家,订单培养3.9万人,帮助企业解决技术难题和工艺革新395项;天津市公办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比例达75%;山东省2023年主要产业新增从业人员的72.1%来自职业院校。
受访者表示,未来,我国应继续深化产教融合,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举办“少而精”的中等职业教育,提升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核心办学能力,加快推动职业教育与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真正通过纵向贯通、横向融通的体系设计,让不同禀赋、不同发展兴趣的学生能够有效地学习、多样化成才。
多方参与,
打造泛在可及的终身教育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大背景下,只有树立全民终身学习的意识、扩大全民终身学习的机会,才能有效实现提升国民素质、增强综合国力的目标。今年9月举办的全国教育大会明确提出“提升终身学习公共服务水平,完善终身学习制度,建设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这为进一步推动全民终身教育体系建设指明了方向。
增强社区教育和老年教育资源供给,加强对在职职工、高素质农民等各类群体的职业培训和学习服务,是建立全民终身教育体系的内容之一。辽宁省依托高等学校、社区学院、职教中心和社会力量构建五级社区老年教育学习网络,建设15个省级老年教育示范区、137个社区老年大学、409个社区老年学校、4019个社区(村)老年学习中心,85个新时代数字化学习社区,县级行政区老年大学覆盖率达92%。
时下,教育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升级,让终身学习资源更为便捷可及。我国教育数字化战略的深入推进为学习型社会建设提供了便利条件。3年来,教育部深入实施国家数字化战略行动,打造国家智慧教育平台,平台访问量超过500亿次,成为世界第一大教育资源数字化中心和服务平台。
王纮介绍,济南市充分发挥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和济南市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优势,构建“互联网+教育”大平台,开通市、县、校三级教研共同体,全市累计开通网络学习空间390余万个,累计访问次数20.15亿次,初步形成全市云资源、云学习、云指导的数字教育新生态。
近年来,推动全民终身学习的政策法规日臻完善、组织机构不断健全、教育体系日益完备、学习和教育资源更加丰富。各地全面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学习型城市、学习型社区、学习型组织建设亮点纷呈,形成全民终身学习热潮。
王纮告诉半月谈记者,济南市建设了195家一站式、标准化、多功能、开放式、数字化的社区学习中心“泉学e站”,建立100个“智慧助老”智能技术学习体验中心,挖掘培育400余个济南市社区教育示范工程“泉学汇”项目,打造济南市民的“十分钟学习圈”。
终身学习涵盖了所有年龄段、所有学习方式和所有学习途径,仅依靠教育部门的力量难以满足时代和大众的需求。受访者建议,在政府主导下纳入更多共同体,加强政府、社会、企业、社区、家庭等主体的协作,强化正规、非正规、非正式学习之间的过渡和联系,合力建设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治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