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职业技术学院紧紧围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育心与育德相结合,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构建学生核心、双轨并驱、多维共育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系统化推进心理健康教育的深度与广度,确保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一、一元导向,以生为本,夯实心理育人基础
学院将“以生为本”作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指导思想,纳入整体发展战略规划,制定《关于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关于加快推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等,成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实施学期调研、学期工作会议制度,建立心理健康教育跨部门协同机制,保障学生需求能在第一时间得到响应与解决。高标准建设心理健康中心、户外素质拓展基地、“五感心花园”等场所设施,集成了前沿心理健康教育、心理评估、干预辅导与素质训练等功能,确保心理健康教育资源投入和场地保障。
二、双轨并驱,关注发展,兼顾心理行为矫正
学院坚持发展教育体系和矫正教育体系双系统协同运行。一方面,构建“教育—活动—实践—训练”的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守好课堂教学主阵地,充分利用实践教学和素质拓展基地,开设“潜能解锁营”“跃升计划”等素质训练活动,实现学生潜能开发、心理素质提升及积极心理品质培养。另一方面,构建“监测—预警—咨询—干预”的矫正型心理健康教育体系。依托心理健康信息化管理平台,每年开展两次心理普测,按照预警级别进行分级分类干预,建立问题学生“一生一档”“一生一策”。校内外心理咨询师团队为学生提供8小时心理咨询和“7×24”小时心理热线服务,并与医院共建“心理卫生绿色通道”,针对学生的心理困扰与问题,提供必要的干预与矫正服务。
三、四个结合,融合渗透,保障学生全面发展
一是教育教学与实践活动相结合。开设公共必修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实践活动》,第二课堂实践活动项目被评为山东省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精品项目;建设高质量心理健康教育网络资源库,入选教育部“文化+网络”双赋能的数字化思政教育教学资源库。二是日常宣传与专项指导相结合。开展入学教育月、感恩教育月等“我的大学”系列专题活动月,连续荣获省级特色活动一等奖、十佳创新活动奖等奖项;开展“人际训练营”“情绪管理工坊”等18个“心动力系列专项成长工作坊”,有针对性地实现不同心理素养与技能的提升。三是全员辅导与精准帮扶相结合。依托“朋辈吧”实现朋辈辅导全覆盖,实施全员导师制,实现个性化心理关怀、学业指导和早期干预预警,结合“观心系统”数据分级实现精准帮扶。四是危机应对与家校医合作机制结合。构建“学院主导、班级主体、家庭尽责、医院协同、社会帮扶”的多级联动机制,制定《心理危机干预实施方案》《家校沟通方案》,建立医校合作机制,构建心理危机干预共同体。
四、五层网络,立体覆盖,筑牢健康保护屏障
学院构建从学院心理健康领导小组和心理健康中心、院系成长辅导站、班级心理委员、宿舍心灵护航员至学生本人的五级联动网络。制定《系部成长辅导站考核办法》《心理健康教育兼职教师管理办法》,建设“筑梦·助力”辅导员名师工作室、“心灵之约社团”以及“筑梦心灵驿站”等10个特色心理辅导站;成立“学之声工作室”,通过微信公众号、抖音等平台充分发挥网络心理育人功能;组建“心岸小鹿”朋辈辅导工作室,下设情绪支持、学业辅导、生涯规划咨询等6个辅导小组,开展1对1帮扶、专场活动和线上宣传教育,惠及学生上万人。
五、六维工程,多维共育,系统提升心理素质
学院全面实施心域筑基、心智启航、心育实践、心桥支持、心语导航、心盾护航六维育人工程,覆盖课程教学、实践活动、队伍建设、心理咨询、预防干预、平台保障等六项基础工作,形成心理健康教育的全方位工作体系,结合五级网络运行,构建全面、高效、响应迅速的心理健康教育生态系统,为学生提供更加专业、贴心的心理支持与服务,有效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整体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