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动态 > 战线联播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统筹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
发布日期: 2024-12-17 20:11 浏览次数: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山东省医学科学院)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冲一流大学”为奋斗目标,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不断促进产教融合、科教融汇,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均大幅提升。

一、创新体制机制,践行“三早”教育理念

校(院)持续探索“教研医”嵌合式发展路径,坚持理论基础与实践技能并重,培育厚基础、重实践、强能力、深探究、拓视野,培养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医学栋梁之材。一是将山东省医学科学院所属各研究所,与其相关教学机构整合,成立9个科教融合学院。二是与省医保部门合作共建医疗保障学院,与省卫生健康部门共建公共卫生与健康管理学院等,融合省直机关与山一大相关学科、专业资源。三是整合13所直属附属医院优质师资,在附属机构试点成立临床学院,附属省立医院影像中心与放射学院共建临床影像学院,在附属中心医院成立临床药学院。四是开设临床医学卓越班、生物医学泰山班,采用小班制,采取中英文相结合授课模式,设立专项奖学金,配备科研导师等,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五是践行“早临床”“早科研”“早社会”三早教育理念,帮助本科生掌握各项临床技能、科研训练的基本逻辑,鼓励本科生参加各类学科竞赛,将专业知识运用于实践。

校(院)建立起本硕博和继续教育全过程人才培养体系。入选山东省“冲一流”建设高校,临床医学入选“高峰学科”建设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学科数量实现了从1个到9个的飞跃。在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中,山一大学子摘金,实现历史性突破,在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全国总决赛中,山一大学子连续3年斩获全国一等奖。

二、依托大平台、大团队,产出大项目、大成果

校(院)坚持原始创新,充分激发科研人员创新潜能,努力在“0到1”上求突破,勇闯科研探索“无人区”。一是实施“学术提升计划”,依托国家重点实验室、教育部门重点实验室等大平台,打造院士领衔、以国家级别领军人才为“塔尖”、以省部级拔尖人才为“塔身”、以优秀青年博士为“塔基”的人才“金字塔”大团队。二是打造“科研特区”,发挥大科学装置作用,实行年薪制、聘约制、课题组长负责制(PI制),赋予课题组长人、财、物管理或使用的充分自主权。三是建立设备共享平台、生物样本库、P3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三级实验室),汇聚冷冻电镜、高速流式细胞分选仪等世界尖端仪器。所有设备采用信息化管理,并网面向社会开放共享使用。四是深化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放管服”改革,推进二级学院“类法人管理”,加速从学校办学到学院办学的转变,健全科研激励和约束机制,营造良好科研生态。五是构建“四链”融合机制,推动科研链、产业链、资本链和市场链的深度融合,打通“科学研究、技术开发、推广应用、产业化”等全链条科技创新体系,推进科技成果转化。

2023年,校(院)顺利获批国家重点实验室、教育部门重点实验室,获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第三届全国创新争先奖、2024年谈家桢临床医学奖。近5年,校(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立项数量与质量实现新跨越,2023年、2024年共有307个项目获批立项。2024年,一项科研项目成功实现成果转化,与企业签订专利转让协议,协议金额高达2.04亿元。

三、做好人才建设引、育、留、用“大文章”

校(院)坚持“人才强校”战略,以引育一流人才为核心,聚力引才、育才、用才、留才等关键环节,改革创新人才引育机制。一是以全球视野实施学科靶向精准引聚,实施“人才引进提升计划”,按照“强高端、优结构、增动力”的总体思路,围绕不同学科特点和重点发展方向,统筹规划人才引进、培养方案。二是以深化改革充分激发现有人才潜能,建立以科技创新质量、贡献、绩效为导向的人才引进分类评价体系,实施人才精细化分类管理,形成“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岗位聘用制度。三是以机制创新为杰出人才“充分赋权”,通过“独立PI制”“大课题组制”和“大平台制”等多种科研组织形式,以及其汇聚的世界尖端精密仪器等,努力实现用平台吸纳人才、用事业留住人才。四是以重点培养为青年人才快速成长助力,实施“优秀人才培育工程”,建立“本硕博贯通式培养—博士后到后备人才转变—学术骨干到领军人才跨越—进一步蜕变为战略人才”的全链条人才培养体系。对学科带头人、专业接班人、青年业务技术骨干进行重点培养,助推各个层面的人才进入国家高层次人才行列。

5年来,山一大新增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和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等国家级别人才48名,“泰山学者”由69名增至275名,吸纳优秀青年博士1000余名,获评“山东省人才工作表现突出单位”,党委书记人才项目被评为“好”等次。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