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动态 > 战线联播
烟台市:三引三课三制 扎实推进中小学劳动教育
发布日期: 2024-12-11 18:53 浏览次数:

烟台市聚焦“我要劳动”的主体意识,以“三个引领、三课工程、三项制度”为有力支撑,赋予劳动教育鲜明的育人价值与浓郁的地域特色,形成了区域推进中小学劳动教育的生动实践。

一、强化“三个引领”,着力提升区域劳动教育推进合力

一是政策引领,形成上下联动、全域推进的工作格局。从成立直属事业单位“烟台市中小学综合实践教育基地管理处”,到机构改革后并入烟台市教科院并专设“劳动教育研究室”,烟台市实现了行政、教研、科研、实践的一体化。烟台市制定了《全面实施“1+1+X”劳动教育体系工作方案》,相关典型经验做法被《中国教育报》等刊发报道。二是评价引导,构筑全面覆盖、多元融合的推进局面。建立起“市域—区市—学校”三层级劳动教育评价体系,通过“考核方案+业绩量化+述职评议”的方式,强化对县域劳动教育工作的年度考核力度,确保评价工作的全面性和深入性。通过“基于标准+督导视导+发展成果”的评估办法,激发学校的实践动力,推动了劳动教育的深入实施。以“日常记录+成果展评+素养测评”为路径的《改进学生劳动教育评价》项目,被立项为山东省教育评价改革项目库完善提升类项目。三是文化引航,打造多元融合、持续发展的劳动教育发展生态。拓宽劳动文化墙、校内实践基地、劳动实践节三处渠道,精心打造劳动实践教育环境浸润体系。坚持骨干培育、先进表扬、典范遴选三项举措,树立劳动实践教育新典范。将多彩实践日、劳动周、实践节与“六一”儿童节、“五四”青年节等进行创新融合,打造了一系列丰富多彩、寓劳于乐的主题文化活动。2017年在全国首个推出“社会实践基地电子版图”,成功举办八届校、区、市三级劳动实践成果展评。2021年6月承办山东省首届“新时代中小学劳动教育研讨会”。连续四届共评选先进单位259个、先进个人635名。先后培养省特级教师2名、齐鲁名师3名。2023年、2024年连续推出劳动教育“典范人物”校长、教师系列20名,学生系列22名,制作唱响劳动教育之歌《幸福的样子》。

二、抓好“三课”建设,深入实施劳动素养奠基工程

一是多彩课程构建,让劳动教育载体更加丰富多元、充满活力。构建起“区域+校本、必修+特色”的劳动课程体系,为中小学提供科学、系统的参考指导。注重课程的系统性与连贯性,形成了“跟着节气走”“湖心劳动”等面向全体、群体、个体的基础性、拓展性和创造性课程群,不仅丰富了劳动教育的内涵和外延,更激发了学生对劳动的兴趣和热情。全市50多所中小学参加过市级以上经验交流,5所学校在全国劳动教育现场会作经验交流,多所学校推进劳动教育课程的特色案例在山东省获奖。二是匠心课堂提质,让劳动素养更加深厚扎实、全面提升。通过研修活动、教学比武、经验分享等形式,促进课程的深入实施与有效落地。发挥课程领导与业务指导作用,引领广大教师深入钻研“教、学、践、评”一体化教学模式,积极探索主题引领下的跨学科学习路径,提升课程实施质量。12节“匠心课堂”成果展示获得广泛好评。三是校本课题增效,让问题解决更加明晰精准、成果丰硕。坚持“研究真问题、多出真成果、追求真实效”的原则,形成工作学习化、教学研究化的科研氛围。各学校基于问题解决,基本实现了“一校一课题”。

三、深化“三项制度”,扎实推进劳动清单落实落地

一是做实家务劳动契约制,筑牢习惯素养基石。科学推进“开好家长会—举行签约仪式—签订家务劳动公约—周周小结—项项竞赛”实施路径,落实家务劳动契约制,在学校创建“家居教室”,学生通过在校学习和在家练习,实现了学校教学与家庭实践的结合。学校每学期开展家务劳动技能大赛,定期检验和展示学生的劳动成果。二是做好校园劳动竞标制,激发主动发展新动能。校园劳动竞标制实施过程中,学校公示班级、校园劳动岗位,以观摩课的形式引领教师熟悉操作流程,以明确的考评奖惩机制,全方位调动学生的参与性。定期举办校园劳动成果展示活动,为学生搭建展示平台,激发其创新能力。三是做细社会劳动申领制,展现责任担当新风采。引导学生走出校园,深入社会服务与劳动实践的广阔天地,进一步培养提升责任担当与公民意识,为更好地服务社会奠定坚实基础。截至目前,2084项劳动实践项目在市级成果展评中获奖,600余名学生被评为“劳动小标兵”“小劳模”。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