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庄学院党委积极响应山东省委援疆工作号召,针对喀什地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师短缺问题,2018年以来,先后选派11批支教团共2211名学生和44名指导教师,组建援疆国家通用语言支教团,远赴喀什地区开展国家通用语言教育教学,践行“文化润疆”使命担当,以实际行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努力打造援疆支教“枣院样板”。
一、坚持高位推动,全面谋划援疆实习支教工作
学校党委充分认识到新疆国家通用语言支教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专门成立由党委书记任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印发工作方案,通过召开党委会、校长办公会等会议,对援疆支教工作进行专题研究、协调、部署,每年拿出专项资金,用于往返差旅支出和支教师生生活补助,有效保障师生生活工作,确保支教工作顺利开展。赴疆前,校党委与支教团进行集体谈话并召开誓师大会,使支教师生充分认识到支教工作的重要意义。
二、坚持严密组织,确保支教工作平稳有序开展
学校援疆实习支教实行严格的选拔机制,对报名学生的政治素质、品德素养、学习成绩和日常表现等进行全面考评,通过面试、试讲等环节进行认真选拔,入围的学生接受全面培训。创新管理模式,严格组织纪律,在喀什支教的过程中,支教团创新管理模式,实行“团、连、排、班”四级管理,同时成立学生委员会,形成四纵四横的管理模式。支教团自主创作支教团团歌,设计支教团团徽,有力增强了团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印制下发支教学生手册,详细制定考勤制度、纪律条例、公寓管理条例、应急事件处理预案等相关制度和方案。支教团每月定期编发工作简报,总结支教工作和生活中的心得体会,分享经验与做法。举办“援疆国语实习支教学生‘青春建功新时代’”评比活动、总结表彰大会,让师生感受到组织的温暖。
三、坚持培根铸魂,着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一是思政先行,扎实开展岗前培训。支教团出征前开展分散和集中两个阶段培训。分散培训由学生所在二级学院进行,集中培训由教务处牵头进行专项教育。培训内容主要涉及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管理、班主任工作方法、法律法规、民族宗教习俗知识、安全知识等诸多方面。二是精准教研,全面提升教育教学水平。根据边疆教材特点及少数民族学生实际,支教团师生认真充分备课,精心设计教案,努力上好每一堂课。为提高教学效果,支教团定期开展教研活动,进行集体备课、听课评课、教案研讨、示范授课、督导检查等教研内容,组织实习教学比赛,以赛促教、以学促用,确保支教团教学水平不断提升。三是实践育人,精心打造多维育人格局。实习期间,市校领导多次赴支教团当地开展党课教育,学校在新疆建立“思想政治教育基地”“文化润疆实践基地”等思想政治工作平台,增强了凝聚力和战斗力,形成立体化的思政实践教学格局。在校内建设援疆支教展览馆,组织援疆支教学生走进课堂、报告厅,讲述题为“我在喀什援疆支教”的故事,受到学生们的热烈欢迎,进一步厚植青年学生爱国主义情怀。
四、坚持文化润疆,做大美新疆的建设者
学校支教团发挥自身优势,助力喀什当地校园管理与文化建设。支教团成员或者主动担当班主任、参与班级管理,或者担任图书管理员、参与图书档案和文献资料整理,有效提升受援学校管理水平与服务能力。组建合唱团、篮球队、小画家等兴趣社团,培养学生的音体美技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制作板报、墙绘和宣传画,丰富学生文化生活。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利用业余时间开展主旨为“喀什地区国家通用语言教学现状与推进策略”的调查研究,对在新疆地区开展国家通用语言实习支教的意义、国家通用语言教学的现状、影响国家通用语言教学的因素等进行深入调研和系统分析,提出提高民族地区国家通用语言水平的若干对策建议,为持续推进国家通用语言实习支教和提高民族地区国家通用语言教学水平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借鉴,学校相关经验做法被中央电视台、新华社、《中国教育报》、山东电视台等媒体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