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动态 > 战线联播
济宁市汶上县:探索赋能科学教育提质增效新路径
发布日期: 2024-12-10 18:39 浏览次数:

近年来,济宁市汶上县大力实施“科研兴校”“科研兴教”,全要素、全流程、全链条深化科学教育改革,广泛开展中小学科技创新教育活动,加快培养具备科学家潜质的青少年群体,积极探索赋能科学教育“大中融”提质增效新路径,有力推动中小学科学教育育人效能。

一、树立“大观念”,系统构建科学教育整体图景

一是健全制度机制。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统筹、教育牵头、部门联动、社会协同的科学教育育人机制,制定《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的实施方案》,全面实施科学普及工作和提高全民科学素质行动,塑造中小学纵向贯通、校内校外横向联动的科学教育格局。二是创新评价模式。充分发挥学校、教师、学生、社会等多元主体参与科学教育评价的能动性,推动学生评价机制改革,注重学生学习过程、探究实践、科技活动参与等过程性评价,形成科学严密的综合性评价体系。三是强化师资培养。组建中小学科学名师工作室,建立优秀科学教师成长档案,组织参加学术会议、科研项目,开展中小学科学共读一本书活动,为科学教师搭建专业成长的学习平台。2021-2023年连续四次承办济宁市小学科学教学研讨活动,多名教师荣获山东省小学科学特级教师、齐鲁名师,市级教学能手、公开课执教者等荣誉称号。

二、突出“学中创”,全面厘清科学教育思维脉络

一是科学制定计划。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和学科特点,确立以丰富活动为实践载体、课后服务为拓展载体、社会参与为助力载体的推进思路,将科学教育融会贯通于日常的课程活动与教学改革之中。二是丰富教育形态。整合中小学优质资源开展科普兴趣小组及社团活动,将实验操作技能纳入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以STEM教育、项目化学习等多种样态开展的跨学科实践。三是延拓实践场景。广泛参加并开展解决真实问题的小发明、小创造、小制作、小论文等中小学科技创新教育活动,每年组织全县八年级学生赴汶上县素质教育基地进行为期一周的科学实践。刘楼镇中学的“新型物联网种植大棚”“基于抽油烟机的燃气泄漏处理系统”、“化粪池可燃气体搜集系统”和“货车油箱防盗系统”等作品在相关评选活动中获奖。

三、聚焦“一体融”,持续深化科学教育过程管理

一是创新教学方法。充分利用省330空中课堂教育平台提供的人工智能、机器人、动手做等10大类50个主题500课时的科普课程,通过案例教学、项目式教学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汶上县第一实验中学荣获首批省青少年科普330工程试点单位。二是营造良好氛围。县域中小学学校均建立科学实验室或实践基地,丰富科学教育空间与资源矩阵,定期组织学生到县城科技馆、蜀香园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等进行实地研学活动,鼓励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和创新竞赛。三是用好社会大课堂。加强同玉粮食品、丰泽园等生物学科实践基地及汶上县城市展览馆、气象站等地理学科实践基地的合作,引导学生探究实践,发展中小学生的创新意识、科学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在源头打下坚实基础。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