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9日,在山东科技大市场,山东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惠企利民政策在身边”主题系列现场新闻发布活动第二场,解读《关于加快科技成果转化的若干措施》,山东省教育厅副厅长孙鲁毅出席发布会并回答记者提问。
央广网记者: 高等学校是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源头,请问省教育厅在推动高等院校科技成果转化方面有哪些举措? 孙鲁毅:近年来,省教育厅主动融入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建机制、搭平台、促融合,有组织提升高校科研创新水平、成果转化效能。在科技部最新发布的《中国科技成果转化年度报告》中,山东大学、青岛科技大学、齐鲁工业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等4所高校跻身全国50强。 一是聚焦协同攻关,强化高水平科研成果产出。充分发挥高校基础研究主力军和重大科技突破策源地作用,深化产学研合作,推动不同学科、不同领域交叉融合和协同创新。山东高校作为第一完成单位获2023年国家科学技术奖5项,作为参与单位获奖10项。其中,山东大学、山东科技大学联合山东能源集团有限公司等单位研发的深部煤炭数智化高效开采成套技术,近三年直接经济效益841.5亿元,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山东第一医科大学“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新药”专利转让经费达2.04亿元;青岛科技大学“高性能锂电用系列化学品和磺化化工”等3项技术转让经费达11亿元。 二是聚焦深度融合,服务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深化校地合作、产教融合,组织高校对接山东优势产业集群和标志性产业链需求,分产业链、分区域组建20个产业创新研究院。坚持政产学研联动,促进学科交叉融合,建成4个高等教育共同体、56个市域产教联合体、77个省级现代产业学院。成立山东省校企产学研协同创新联盟,组织开展产业链产学研精准对接和新技术新产品推介活动,发布高校科研院所创新成果730余项,对接企业需求800余项。深入开展“百校万企万师双进”行动,校企互派科技专家和产业导师1.5万余人,共同承担重大科研任务200余项、应用转化科研成果2100余项。 三是聚焦要素整合,提升成果转化服务能力。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建设,推动高校普遍设立专业化技术转移机构。建设国家大学科技园5家、省级大学科技园18家,获批国家知识产权试点示范高校10个、国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7个、教育部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4个、山东省概念验证中心4个。推动高校入驻山东科技大市场,常态化开展成果发布路演、挂牌交易。加强成果转化人员队伍建设,健全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专员制度。开展高校专利转化运用专项行动,完成存量专利盘点7.38万件,推动更多优质成果转变为现实生产力。 下一步,省教育厅将认真落实省政府办公厅印发的《若干措施》,以有组织科研增加高质量科技成果供给,深化高校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建强高校技术转移转化专业人才队伍,不断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效能,赋能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