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动态 > 战线联播
山东农业大学:坚持“四个依托”提升“双创”教育质量
发布日期: 2024-11-29 18:05 浏览次数:

近年来,山东农业大学高度重视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坚持“四个依托”,持续提升“双创”教育质量。学校在2024年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中获4金3银,金奖总数位列全国高校第15位、农林院校第2位;在第十四届“挑战杯”秦创原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中再获2金,主体赛金奖数量位列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赛道第1位。

一、依托知农爱农“大情怀”,滋养创新创业丰厚沃土

学校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给全国涉农高校书记校长和专家代表、给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学生等重要回信精神,培养学生知农爱农情怀和强农兴农本领。一是深入实施“青年红色筑梦之旅”实践项目。组织1000余支创业团队、1.4万余名青年学子走进革命老区、贫困地区和城乡社区,组织100余个“红旅”创业项目与1000家农户、50家企业对接合作,产生直接经济效益2000余万元,帮助农村青年解决就业问题。二是创新开展“万名学子联万村,我为家乡做贡献”大调研活动。组织1.2万名学生奔赴全省16市、136个县(市、区)开展农业生产指导、技术推广、文化帮扶和志愿服务,走访调研行政村5.5万个,在全国涉农高校中率先实现对所在省辖区内行政村地毯式调研全覆盖。三是大力推进乡村振兴驿站建设“百千万”工程。逐步打造100个特色样板、1000个典型示范、辐射带动10000个乡村振兴驿站建设布局,遴选学生担任科技专员,将一线难题问题转化为研究课题、“双创”项目,把课堂教学“纯理论”转化为强农兴农“真本领”。

二、依托多维多元“大平台”,浇灌创新创业发展之花

学校发挥现有国家级、省部级科研平台作用,拓展校内外基地资源,引导学生参加科研项目与实践活动,提升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一是用好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将全国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等“大平台”作为成果培育摇篮,推动实施创新创业项目“百千万”工程,打造“训练项目品牌”,每年新增国家级项目百项、校级项目千项、覆盖学生万人以上。二是建设高标准创新创业基地。将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首批国家级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以及校外“双创”示范基地作为成果孵化园圃,打造“众创空间格局”,建立16个创客平台,成立80余个校企合作班和社团,为学生创新成果转化落地提供实践模拟。三是打造高水平创新创业赛事。以专业为平台,将“六新”赛事作为成果转化的港湾,构建“一院一品”,打造“6+N”竞赛品牌,形成“专创融合”竞赛矩阵,每年3万人次学生参与各类赛事,实现学科专业和学历层次全覆盖。

三、依托教学科研“大成果”,培育创新创业累累硕果

学校立足“三农”,突出实践,结合作物学、园艺学等学科优势特色,鼓励师生在“双创”实践中检验成果,提升创新驱动成色。一是发挥教育教学成果引领作用。推进“专创融合”,构建“四层次”课程体系,形成涵盖70余门课程的“双创”课程群,创新创业教学研究成果显著,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奖特等奖1项、一等奖1项,进一步提升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改革成效。二是提升科学研究成果优势效能。推进“科创融合”,将学生“双创”团队建在科研团队上,将科研优势转化为“双创”教育成效,推动获得国家、省科学技术奖以及发表在国际顶尖期刊的科研成果转化为“双创”项目,孵化出新苹契合、益“番”丰顺等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金奖项目。三是推动产业创新成果转化落地。推进“产创融合”,形成“产、学、研、服、用”一体化培育体系,“植此一剂”团队与山东先达农化进行命题对接,研发出多酚类植物源壳层缓释农药,斩获学校在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中的第14项金奖,实现三个赛道金奖大满贯。

四、依托教书育人“大先生”,注入创新创业源头活水

学校积极营造关心关注学生成长发展、支持学生创新创业的良好氛围,助力青年学生在中国式现代化、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广阔天地中展现青春才华。一是名师大家当好排头兵。调动专家教授积极性,引领学生弘扬科学精神、投身科技创新。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获得者陈学森带“新苹契合”团队从2万多株杂种苗中选育出“幸福美满”4个红肉苹果新品种,将实验室“创新果”转化成农民“致富果”,将论文点数转化为果农口袋钱数。二是导师团队做好指导员。以专业为保障,推进实施“千导计划”,强化师资建设,每年聘任300余名“双创”导师。优秀导师李传友指导学生经过上千次实验探索、万份材料筛选,研制出优质耐压突破性番茄新品种。三是党政队伍做好保障员。成立创新创业领导小组,构建学校主导、学院主体、学生主角的工作机制,每年选派200人次双创辅导员、指导教师外出培训,多人在全省创业讲师教学大赛、精品微课比赛中获奖,形成学校“搭台”、学院“铺路”、学生“唱戏”的良好局面。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