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菏泽市郓城县借助“互联网+教育”新模式,积极搭建智慧教育平台,将数字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着力构建起覆盖城乡学校的教育信息化体系,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开放共享,逐步缩小城乡教育差距,推动郓城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一、强化“三个保障”,完善校园数字化新环境。
一是乡村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保障。加大校园网、班班通、录播教室等信息化建设力度,实现教学班多媒体设备100%配备,学校宽带网络校校通的数字化目标,为智慧教育搭建“信息高速路”。在菏泽市“一张网”公共服务基础上,全面建成郓城县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为全县296所中小学1.2万教师和15万学生提供“教、学、考、评、管、研、育”全业务流程智慧教育服务,为全面推进智慧校园建设夯实基础。二是多渠道数字资源供给保障。创新优质教育资源供给服务模式,充分利用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教师—学校—县”三级资源推荐机制,构建全学段、全学科“到章到节、一课一例”的精品数字教育资源库;通过链接外部优质资源、引入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资源等方式,打破学校、城乡阻隔,实现社会资源、智力资源等多渠道网络化供给;鼓励教师建设个人教学资源,及时上传优质素材和课件,实现优质教育资源互联互通、共建共享。目前,平台汇集优质教育资源545件。三是多部门协作信息化技术保障。以县教体局信息化部门为核心,有效整合学校、专家等信息化服务力量,增加专职信息技术人员的引进,开展专业人员培训、疑难问题诊断、网络安全服务、数据化工作服务等,对全县所有学校提供优质、高效、便捷的信息化支撑保障服务,解决乡村学校和教师在信息化平台应用中遇到的软硬件困难,大幅降低教师信息化使用成本,提高教育资源使用效率。
二、凝聚“三个核心”,赋能校园数字化新路径。
一是以教育教学场景为核心,打造课堂学习新模式。融合创新智慧教育教学全过程,借助信息技术手段探索新型教与学模式,深入推进“三个课堂”有序建设,形成线上线下有机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构建多维、立体、全面的数字应用板块,覆盖教师备课、教学活动组织与实施、课程设计、课堂互动、作业发布、在线测试、课后个性化辅导,融合创新学生参与线上学习活动、自主选择学习资源、在线测练及获取学情分析、答疑辅导。二是以治理能力提升为核心,构建校园管理新业态。各学校利用数字校园教师管理、教师考勤、值班管理等多应用场景的创设与应用,通过数据采集与分析,让原来校园巡视、班级检查、考勤评价等工作更为科学性与精准化。校园数据与上级管理部门互联互通,实现管理部门对学校运营情况、安全监管情况、教学情况、学生教师情况等数据进行实时掌握,极大节省了对学校评价统计、学生管理的工作时效和精力。三是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核心,创设五育教育新课程。平台上线音体美、阅读、书法、劳动等课程,增加生命教育、红色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使命担当等方面学习内容。通过 “活动广场”“一起悦读”“习惯养成”等模块,支撑教师在双减背景下,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线上“五育”活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三、统筹“三个发展”,引领校园数字化新未来。
一是组建跨区域网络学习共同体,助推教师信息化专业发展。鼓励城乡学校组建跨区域网络学习共同体,以优秀教师带动普通教师共同提升专业素质水平。组织区域内教师参加网络直播交流与培训,帮助乡村教师积极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展教研活动,真正构建“以城带乡”“以强带弱”“互帮护扶”的模式,有效促进乡村教师信息化教学水平,为城乡教育的公平化、均衡化和高质量发展增添活力。二是以“一条主线,五项应用”为策略,推动平台可持续发展。严格按照“应用为王、服务至上、示范引领、安全运行”的工作要求,摸索出“一条主线,五项应用”智慧教育平台推进策略,即:以培促学为主线,加大“空间与资源服务”“教学模式创新”“学校数字化管理”“家校共育”“五育教育”五项板块深度应用。近四年来,共组织县直、乡镇学校点对点入校培训280余场,直接参训教师达18000人;成立“信息化种子教师团”,持续进行典型教师和做法的分享、孵化推广,组织磨课赛课、教研、师生评优评先等活动290余次,区域平台建设和教师信息化应用能力得到大幅提升。三是以网络教研活动为途径,促进教研多样化发展。依托郓城县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开展基于网络的集体备课、评课、议课、主题研讨、视频研讨等多种教研活动,鼓励教师分享成功案例与经验,形成互助共进的良好氛围。加强技术培训,在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同时进一步完善评价体系建设,确保教研活动的实效性,共同推动教研内容与手段向现代化、创新化、高效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