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始终把毕业生就业工作摆在突出位置,将毕业生就业质量作为学校办学水平、学科建设成效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衡量指标,不断强化就业价值引领,在就业指导服务、就业渠道拓宽、就业宣传教育等方面着力下功夫,促进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
一、加强协同联动,构建全方位就业服务体系
学校将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作为立德树人的重要环节,扎实实施就业“一把手”工程,成立以校党委书记、校长为组长的就业创业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就业创业工作会议、就业创业工作调度会议,落实毕业生就业创业情况月通报制度,确保就业工作高效有序开展。统筹推进工作机制,紧扣就业创业目标任务,印发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实施方案、书记校长访企拓岗促就业专项行动实施方案、“百校万企万师双进”行动工作方案、访企拓岗优秀校友走访专项行动方案等,努力整合校内外各方资源力量,抓实抓好组织领导、政策保障、岗位供需、困难帮扶和就业指导等重点环节,确保各项措施落地落实。学校完善就业工作考核奖励机制和就业质量核查机制,出台就业创业工作考核办法与奖励办法、毕业生就业信息统计核查办法,坚持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相结合,确保毕业生就业去向信息真实有效,保障各项制度落实全程规范。
二、加强指导服务,提高毕业生就业整体水平
学校打通课程教学、思政教育、实践教育、咨询辅导、帮扶服务等各环节、全过程,精准开展分层、分类、分阶段就业指导服务,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就业观,助力毕业生走稳走好就业路。结合学校实际编写《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创业指导》《大学生创新创业理论与实践》等教材,面向全体学生开设《职业生涯规划与发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指导》等课程,其中1门课程荣获全省高校就业创业金课。组织开展职业规划大赛、“探索生涯 勇往职前”生涯体验周、就业创业知识竞赛、“萌新职研所”线上短视频课程学习打卡等主题活动,帮助学生增强职业规划意识,提高就业能力,夯实稳就业基础。学校获评首届全国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全国总决赛高校优秀组织奖,2名学生获省级奖项。搭建就业育人“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衔接平台,成立“大学生就业创业赋能中心”,组建校内外专兼结合的专家队伍,成立教研室、辅导员工作室和学生服务团队,提供专业的、个性化的一对一咨询服务,如职业测评、面试简历指导、就业心理调节、创新创业等咨询辅导。自中心成立以来,提供咨询辅导服务150余人次。做好重点帮扶困难群体工作,建立“就业困难学生”台账,“一对一”分析自身情况、提供就业指导,确保就业帮扶全覆盖。
三、加强岗位挖掘,精准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
学校锚定“毕业去向落实率高、就业质量高,毕业生在行业内有较高的影响力”总目标,紧密围绕学校专业特色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全方位拓展就业市场,全力挖掘就业岗位,扩大岗位供给。强化“访企拓岗”专项行动力度,从校领导、二级学院领导、教研室主任和全体教职工四个层面合力推进,校领导带队赴山东种业集团、山东思远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等企业开展“访企拓岗”活动,了解行业发展趋势和企业人才需求,不断拓宽学生实习就业渠道。近两年合计走访企业750余家,拓展就业岗位6000余个。深化校政企合作,同山东文旅集团等75个单位共建协同育人平台和实习实训基地,获批教育部供需对接就业育人项目31项,为毕业生搭建实习就业的桥梁。充分利用校友资源,有效提供更多优质和精准的就业信息。近两年,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开展全国名企视频双选会、专场空中双选会等远程招聘活动,承办或主办山东省集中招聘特色“现代高效农业产业专场”等大型双选会12场,邀请与学校专业特色相匹配的企业开展专场招聘活动180余次,提供岗位达30000余个。搭建“智慧+就业”工作服务平台,联通山东省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网,实现求职岗位共享、档案查询、就业手续办理一站式服务,高效畅通毕业生就业渠道。
四、加强宣传教育,发挥新媒体促进就业作用
学校借助主题班会、专题讲座、网络推介等形式,加大毕业生就业政策宣传力度,扎实做好“选调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三支一扶计划”等基层就业项目,鼓励引导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在基层绽放青春光彩。做好“一年两征”征兵工作,充分发挥学校军事示范团作用,组织优秀退伍学生交流参军感悟和收获,推动征兵宣传进班级、进宿舍,营造浓厚的参军入伍氛围。坚持把创新创业教育贯穿育人全过程,强化校企协同、产教融合,发挥创新创业学院和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功能,组织学生参加“互联网+”“挑战杯”等创新创业大赛,在实践中培养双创意识、提高双创能力。用好用实学校各级网站、“山农工就业指导”微信公众号、微博等平台,发布公务员、事业编、企业等各类招考信息,实现岗位推送不断线、宣传教育不断线。聚焦就业创业典型,及时总结推广学校就业创业优秀代表的经验做法,展示山农工学子敢于探索、勇于创业、高质量就业的卓越风采,用心用力打造特色就业创业品牌,促进毕业生高质量、高就业率就业。近年来,学校毕业生毕业去向落实率均居全省高校前列,取得了显著的就业育人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