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动态 > 战线联播
青岛工程职业学院:全面深化“大思政课” 改革创新
发布日期: 2024-10-14 18:03 浏览次数:

近年来,青岛工程职业学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培养“生活人、经济人、技能人、创业人、合格公民”的新时代青年为育人目标,着力推动“大思政课”改革创新,形成了全院努力办好思政课、教师讲好思政课、学生上好思政课的良好局面。

一、以理服人,筑牢课堂教学阵地

学院党委高度重视课堂教学工作,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指示精神,高质量推进思政课建设。学院坚持组织开展“同上一堂思政大课”活动,每学期党委班子带头讲授思政课、听思政课、联系思政课教师,学院党政负责人亲自参与思政课集体备课会进行把脉问诊,以多种方式提高思政课育人质量。学院引导教师积极投身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深入挖掘专业课程教学中的思政元素,优化思政课堂教学内容,推进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融合发展,推动“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双向融合。学院积极与兄弟院校建立共研共享的教研模式,邀请名师专家开展主题培训、教学研究、集体备课、课堂展示等活动,促进课程、平台、专家等优质资源共享。多名教师获得“山东学校优秀思政课教师”、在青高校“十佳思政名师”、山东省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比赛高职高专组一等奖等。

二、以文化人,挖掘红色文化资源

学院将红色文化、校园文化融入思政教育全过程,赓续红色血脉,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学院深入挖掘红色地域文化资源,开发了清廉教育、工人运动历史教育、海防教育等专题课程,结合校训、校风、校史等文化资源内涵,将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与学院“知行有度 刻意求工”的校训精神以及育人目标一体化融入思政教学全过程,营造潜移默化开展思政教育、红色育人的良好氛围。学院充分利用“五四运动”“一二·九运动”纪念日等重要时间节点,以“红色经典、工匠精神、校本文化、青春梦想”为题材,以学生“自编、自导、自演”的话剧为载体,把舞台变讲台,把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及新时代党的伟大成就搬上舞台,自主制作了思政音乐剧《如愿》、传统文化剧《程门立雪》等优秀剧目,为学生塑造了沉浸式学习体验,引导学生在学思践悟中坚定理想信念,在奋发有为中践行初心使命。学院通过开展重温红色场景、红色经典再现等主题社团活动以及组织学生参加青岛市“爱我国防”主题演讲等,让学生能够深入了解党的光辉历程和伟大成就,深入推动红色资源进校园、进社团、进头脑,提升红色资源育人实效。

三、以行感人,发挥实践育人实效

学院将社会实践大课堂作为思政教育重要场所,有力提升思政教育实效性。学院先后组织学生1000余人次赴青岛工人运动纪念馆、青岛党史纪念馆等校外实践基地开展“行走的思政课”“场馆里的思政课”实践教学,打造“走进青岛,绘制红色地图”的思政品牌。通过“情景式”融入学、“沉浸式”常态学,把红色教育基地变成课堂,把陈列展品变成教材,让红色资源“活起来”、红色标杆“树起来”、红色情怀“立起来”。借助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学院近三年来组织200余名学生开展宣传活动50余场,活动累计时长近150小时,受众人数达3000人次,最大限度地引导和帮助青年学生在乡村振兴的大舞台和社会的火热熔炉中磨练意志、施展才华、增长才干、建功立业,为中国式现代化贡献青春力量。在实践教学中,学院充分发挥工科高职院校特色,通过鼓励学生在生产一线以工促学,使教育教学与企业文化、社会资源相融,激励和调动了学生遵从主流价值、恪守职业规范、学习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以网聚人,构建网络育人格局

学院坚持以鲜活的育人载体和生动的表现形式,推进网络思政建设,用师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讲述青工故事、山东故事、中国故事。学院鼓励师生创作思政微课、微电影、短视频等,作品数量超50余部。其中,教师作品《弘扬清廉家风 涵养浩然正气》等已在全媒体平台展播;学生作品《向海 向新 向未来——青岛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当好排头兵》《“一带一路”的青岛印记》等在网络平台广泛传播。优秀作品《心向党而红 灼灼爱国情》在第七届全国大学生讲思政课公开课活动中获高职组二等奖。此外,学院相继推出“跨越古今的转场”短视频大赛、毕业歌舞会直播、高雅艺术进校园直播等思政品牌活动,实现线上播放量超30万人次,在贴近青年、吸引青年中努力打造网络思政的“青工职院范式”。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