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加钊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进一步支持高职涉农专业发展的建议》收悉,我厅经认真研究,现答复如下: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作为与经济社会发展联系最为紧密、与就业和民生关系最为直接的教育类型,多年来,职业教育不仅支撑了实体经济发展,更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作出了重要贡献,为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基础。据统计,超过70%的职业院校毕业生留在当地就业,成为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力军。近年来,我省高度重视发展涉农职业教育,把发展涉农职业教育作为全面提升农村劳动者素质、发展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撑,多措并举不断加大乡村振兴涉农专业人才的供给,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加强涉农职业院校和专业建设。在每年专业备案中,优先支持设置涉农类专业,在项目建设、经费安排等方面适当向涉农类学校和专业倾斜,扩大招生和培养规模,吸引学生就读。给予专门财政经费支持,2015年以来,共立项建设12个中、高职品牌专业(群)和5个高水平专业群,支持职业院校整合优势资源,集中力量打造特色专业,实现差异化、高质量发展。支持潍坊职业学院等学校专门成立农民职业学院或乡村振兴学院,开发面向农民的专业教材和课程体系,不断加强涉农类技能型人才培养。
二、完善涉农类专业教学标准体系。专门成立由政府主导、行业指导、院校和企业广泛参与的山东省农林、畜牧、水利等3个职业教育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推动职业教育教学标准与职业资格标准、行业技术规范的有效对接。立项开发了畜牧兽医、茶树栽培与茶叶加工等11个农业类专业教学指导方案,充分发挥标准在职业教育质量提升中的基础性作用。
三、积极培养新型职业农民。鼓励滨州中裕食品、西王集团、史丹利集团、雷沃重工等涉农类企业深度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广泛开展订单式、冠名式培养。全省职业院校结合自身优势和特色,主动承担农村剩余劳动力、农民工和新型职业农民的技能培训,增强就业和再就业能力。如山东畜牧兽医职业学院依托国家级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示范基地和山东省农业技术培训基地,积极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近三年共培训新型职业农民13025人。
四、支持农民继续学习深造。扎实推进高职扩招工作,将招生计划适当向农民、农民工群体倾向,向农村急需的农机维修、电子商务、乡村旅游等专业倾斜,三年高职扩招共有8134名农民工、农民走进校园,接受全面系统的职业技能教育。
结合您的建议,下一步我厅将重点做好以下工作:一是畅通职业院校涉农专业学生升学通道。探索涉农职业院校专业学生长学制培养,优化对口贯通分段培养试点学校,稳步扩大初中后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规模。引导涉农本科高校增加专升本、“职教高考”招生计划,培养更多高层次、专业化技能人才。二是推进校企合作育人。做深做实“现代高效农业”产教融合共同体,鼓励涉农类企业深度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校企共同开发教材、制定培养方案、实施实训教学,广泛开展订单式、冠名式培养。遴选入库一批现代高效农业产教融合型企业,推动落实“金融+财政+土地+信用”组合式激励和相关税收政策,支持有条件的地市出台涉农企业接收职业院校学生实习的财政奖补政策,激发企业参与涉农人才培养的积极性。三是探索实施高职院校“公费农科生”培养。加强研究论证,与省农业农村厅积极对接沟通,参照“省属公费专科医学生”和“省属公费农科生”的模式,在条件成熟时,探索在高水平涉农高职院校开展“公费农科生”培养,给予免收学费和专项助学金等优惠政策,吸引优秀学生就读,充实基层农技人才队伍。
感谢您对我省教育事业的关心和支持,欢迎您继续建言献策,推动全省教育持续健康发展。
2023年7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