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公开 > 建议提案 > 委员提案
对《关于突破职业院校“产教融合”政策执行困境的建议》《关于数字经济背景下深化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建议》的答复
发布日期: 2023-07-27 11:02 浏览次数:

民建山东省委员会并马靖委员:

您们提出的《关于突破职业院校“产教融合”政策执行困境的建议》《关于数字经济背景下深化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建议》收悉,我厅经认真研究,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山东省委省政府坚持将产教融合作为经济转型升级的“助推器”、促进就业创业的“稳定器”、培育发展新动能的“催化器”,不断优化顶层设计、完善体制机制、加强平台建设,持续深化产教融合,推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同时,积极主动适应数字化对职业教育带来的冲击和挑战,着力在载体建设、应用创新等方面下功夫,推动数字化高效赋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加快培养适应产业发展需求、具有数字化素养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一、搭平台,推动产教对接协作“常态化”。面向产业,分专业集群成立了由行业主管部门牵头、行业企业、职教专家等组成的23个省行指委,涉及机械、新能源与材料、电子信息、交通运输、海洋渔业、农林水利、文化旅游等行业。依托行指委,建立健全专业设置“负面清单”和预警退出制度,积极增设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专业,重点建设区域支柱性产业相关专业,淘汰落后、过剩专业,推动专业链长入产业链。常态化开展校企合作需求对接活动,支持职业院校与中国重汽、西门子、费斯托、华为、京东、海尔、歌尔等知名大企业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将企业先进的生产、服务、运营、技术体系转化为教学和人才培养体系。全省中、高职校均合作企业分别达到14家、268家。深入摸底4.4万家规上企业人才需求,组织编制职教资源与重大产业匹配方案,促进职业院校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紧密衔接。

二、建载体,促进产教资源共建“一体化”。充分发挥政府推动和市场引导作用,支持行业、企业、职业院校、科研院所和其他社会组织等多种力量牵头组建各级各类职教集团(产教联盟)191个,参与行业企业1.2万余家,覆盖加工制造、轨道交通、建筑、海洋渔业、软件、家政养老、现代物流、跨境电商等十几个产业(群),其中国家示范性职教集团22个,居全国第二位。支持各市按照多元化投入、市场化运营方式,集中建设16个大型智能(仿真)公共实训基地,打造集生产、教学和研发等功能于一体的技术创新平台和成果转化中心,促进校企双赢互利发展。目前,全省职业院校与2100余家企业共建实训基地,设置工位15.92万个,生产性实训基地三年总产值达24.13亿元。面向“十强”优势产业集群和区域协同发展布局,组建新一代信息技术等12个覆盖全省的产教融合共同体和26个市域产教联合体,学校、企业、科研院所和行业协会等协同推进人才培养、职业培训、技术研发服务、成果转移转化推广。

三、强激励,提高企业参与办学“积极性”。明确企业参与产教融合的税收优惠政策;将规模以上企业接收学生实习实训情况纳入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推动规模以上企业按职工总数的2%安排实习岗位接纳职业院校学生实习。支持建设校企一体化合作办学单位,对成效突出、示范作用强的项目,给予一定奖励,并将其作为企业评优评先、项目资助的重要依据。14个省直部门联合出台混合所有制办学政策和“金融+财政+土地+信用”10条组合式激励,吸引包括行业领军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在内的524家规模以上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建设混合所有制二级学院322个、专业993个、实训基地1900个,拉动社会投资120多亿元。建设产教融合示范园区35个,培育认定310家产教融合型企业,给予“金融+财政+土地+信用”10条组合式激励,对企业兴办职业教育投资符合规定的,按投资额30%的比例,抵免企业当年应缴教育费附加和地方教育附加。

四、抓应用,推动数字化高效赋能职教改革发展。创新数字化教学应用,突出产业数字化应用场景,建设国家和省级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80个、网络精品课程1922门,疫情期间面向学生和社会开发、开放线上优质课程4.8万门,扩大优质职业教育资源覆盖面,确保了“停课不停学”,学生线上学习满意度为97.36%。创新数字化实训应用,推动每个设区的市至少建设1个共享性大型智能(仿真)实习实训基地,有效弥补职业教育实训中看不到、进不去、成本高、危险性大等特殊困难,各职业院校普遍在相关专业应用VR、AR仿真等数字技术开展实训,学生学习兴趣和适应工作能力大幅增强。山东共有10所职业院校入选教育部职业教育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培育项目,数量位居全国第三。面向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等重点领域数字化、智能化职业场景下人才紧缺技术岗位,实施现场工程师专项培养计划,探索中国特色学徒制,校企合作培养适应科技进步和技术革新的高素质技能人才。

下一步,结合您们的意见建议,我厅将重点做好以下工作:一是着力丰富产教融合载体。做深做实产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和市域产教联合体,探索实体化运作,企业、学校和科研院所等合作建设一批开放型产教融合实践中心、技术转化与创新平台、岗位技能虚拟仿真实训中心、员工生涯发展与职业体验中心等,推动产业链中人才培养培训、技术创新、科技研发、成果转移、社会服务等全要素融合,打造产教融合命运共同体。二是着力完善产教对话机制。运用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技术,搭建专业化、开放共享的产教融合信息共享平台,汇聚区域和行业人才供需、校企合作、项目研发、技术服务等各类信息,向各类主体提供精准化信息发布、检索、推荐和相关增值服务。常态化举办技术技能人才供需对话交流活动,支持山东省职业教育与产业人才研究院会同山东人才发展集团,每年发布《山东省产业人才供需报告》。三是着力完善数字教学资源。对接各产业领域岗位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趋势,以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等项目为牵引,加快数字教学资源开发建设与积累应用,形成国家、省、校三级互补的优质数字教学资源共建共享体系。深化专业数字化内涵建设,系统化改造课程体系,健全实时开放、动态完善、内容丰富的数字化课程教学资源平台,建设“数字化+”高水平专业群。四是着力创新数字培养模式。充分发挥优质数字资源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中的基础性作用,从产业数字化全面转型、数字岗位需求、数字化职业能力、数字化知识结构的逻辑出发,推进专业升级与数字化改造,将企业的真实生产环境、典型工作任务引入课堂,推动“课堂质量革命”。加强职业教育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建设,开发与虚拟仿真相适应的实训教学课程体系,支持实景化实习实训,推动实践教学数字化。

感谢您们对我省教育事业的关心和支持,欢迎您们继续建言献策,推动全省教育持续健康发展。

2023年7月26日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