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11370000004502323D/2023-00000 | 发布日期: | 2023-07-25 |
发布机构: | 山东省教育厅 | 组配分类: | 政协委员提案办理 |
有效性: | 成文日期: | 2023-12-12 | |
统一编号: |
田中元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推动职业教育创新发展,打造新时代职教齐鲁标杆的建议》收悉,我厅经认真研究,现答复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近年来,我省坚持把职业教育摆在现代化教育强省和经济文化强省建设大格局中系统谋划布局,将职业教育改革发展作为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的重要环节和有效突破口,作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和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不断完善顶层设计,加大财政投入,办学规模持续扩大,办学质量日益提高,职业教育的吸引力和认可度显著增强。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把职业学校办好,让老百姓的孩子喜欢来、愿意来。
一是持续加大投入,学校面貌焕然一新。在推动所有职业院校学校达到合格标准的基础上,全省建设208所省规范化、示范性及优质特色中职学校、25所省技能型高职特色名校、37所优质高职院校,名校以上学校数占全省职业院校总数的半数左右。目前,全省有65所国家示范性中职学校、15所“双高计划”高职院校,分别位居全国第一、二位。在完成上述工程后,实施高水平职业院校和特色化专业建设工程,分别按照每所中、高职院校1500万元、2000万元,每个中、高职特色化专业(群)300万元、2000万元标准支持建设,引导学校优化资源配置,打造品牌和特色。针对近年来职业教育吸引力显著增强、招生数量大幅增长和高职扩招带来的办学条件出现缺口的问题,省教育厅等5部门聚焦土地、校舍、师资等办学关键要素,推进办学条件达标工程。二是优化师资队伍,能工巧匠走进校园。允许教职工编制总额的20%,由职业院校自主聘用专业兼职教师,改革职业院校教师招聘制度,从会做的当中选会讲的,对业界优秀人才采取试讲、技能操作、专家评议或直接考察的方式进行招聘,全省1117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和技能大师通过“绿色通道”进入职业院校任职任教,将最先进技术传授给学生,让有“真本事”的教师教会学生“真本领”,全省“双师型”教师达到60%。实施齐鲁名师名校长建设工程、青年技能名师建设计划,培育职业教育教学名师500名。改革教师绩效工资制度,实现多劳多得、优绩优酬,用灵活的薪酬政策激发创新创造活力。三是提升治理水平,育人环境越来越好。实施职业学校治理水平提升行动计划、校风学风建设专项行动,出台《职业院校基本办学规范》,面向社会公布省市县校规范办学监督投诉电话和网址,加快推动建立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的现代职业学校制度。
(二)把教学质量抓好,让孩子们学到真本事、练成真本领。
一是科学设计课程体系,让学生喜欢学、愿意学。坚持党建引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丰富多彩的课程体系,为不同禀赋和兴趣的学生创造多样化的成才路径,为青少年打开成功的大门。以能力递进为主线,开发100个中职专业教学标准,一体化设计各学段培养标准,开发322个专业教学标准和147个中职、高职与应用型本科相衔接的课程体系,将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新资源纳入教材,基本形成既分层分类、又系统衔接,覆盖各主干专业的课程体系。二是让“行家”指导教学,把先进理念和技术教给学生。联合行业部门,组织行业企业名家、职教专家,成立23个省级行(教)指委,推动学校与行业企业共建专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开发课程,开展订单培养,将企业先进的生产、服务、运营、技术体系转化为教学和人才培养体系,推动教育链和产业链有机融合。三是强化考核激励,提高职业教育办学质量。研究出台中职、高职院校及专业办学水平考核方案,以毕业生就业率、创业率及平均薪酬、“双师型”教师比例、师均技术服务到款额等实实在在的业绩,综合利用学生、教师、用人单位、企业、行业、第三方、同行、教育主管部门等多方评价的结果,考核办学质量、办学效益,推动特色化、差异化、高质量发展。组织遴选职业教育改革成效明显市、县(市、区),激发地方发展职业教育的主动性、积极性。
(三)把发展路径建好,让每个学生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一方面,完善职业教育考试招生办法,打通学生学业晋升渠道。致力于给各类学生提供多样化的成长成才路径、发展的希望和公平的机会,完善职业教育考试招生制度,初步搭建起上下贯通、左右衔接的人才成长“立交桥”。2012年在全国率先建立“文化素质+职业技能”职教高考制度,稳步增加本科计划,职校学生既可以上高职专科和本科,又可以上应用型大学,为山东新增劳动力普遍接受高等教育和培养高技能人才奠定了坚实基础,报名人数从2012年的不到4万人增加到2023年的26万人。面向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等重点领域数字化、智能化职业场景下人才紧缺技术岗位,遴选32所优质中职学校、50所高职院校和32所高水平应用型本科高校,在全国率先开展中职与本科“3+4”、高职与本科“3+2”对口贯通分段培养试点,其中“3+4”试点专业点42个,招生计划 2020人;“3+2”试点专业点91个,招生计划 4730 人。大力发展初中后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1500个专业点每年招生12万人。职业学校学生发展有了更大空间,吸引力明显增强。近三年,全省中职招生有7.6万名学生超过普通高中线,高职招生有近10万名学生达到本科线,4.3万名普通高中在校生转入中职学校。学生和家长开始摘掉“有色眼镜”,主动选择职业教育。另一方面,深度推进产教融合,着力提升学生就业质量。山东省直14部门联合出台全国首个混合所有制办学政策,11部门联合出台全国首个“金融+财政+土地+信用”产教融合激励措施,推动各个设区市建设大型智能(仿真)公共实训基地,吸引头部企业、行业领军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积极参与职业教育,全省建设混合所有制二级学院322个、专业993个、实训基地1900个,524家规模以上企业入驻,拉动社会投资120多亿元,有效激发了办学活力。建立常态化产教对话制度,建设产教融合示范园区35个,组建各类职教集团191个,认定310家省级产教融合型企业,推动工厂建到校园里、课堂搬到车间去、专业长在产业链上,中、高职校均合作企业分别达到14家、268家。全省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新旧动能转换、乡村振兴、海洋强省和脱贫攻坚一线新增从业人员70%以上来自职业院校。中、高职校均合作企业分别达到14家、268家,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学生升学有渠道、就业有优势,有力提升了职业教育吸引力。
二、对提案中一些内容的反馈
(一)关于设置“山东黄河职业大学”。设置本科层次职业学校需纳入高校设置五年规划,达到国家《本科层次职业学校设置标准(试行)》规定的设置标准,并经过严谨科学的专家论证、评审,履行严格的行政审批程序,未纳入设置规划的高等学校原则上不予受理。目前,我省正组织实施高等学校设置“十四五”规划有关项目;教育部尚未部署开展高校设置“十五五”规划编制工作。届时,我厅将根据教育部统一部署和省委省政府有关要求,按程序统筹考虑您的意见建议。
(二)关于提升自学考试学历层次。我厅将积极学习借鉴浙江等省份的先进做法,加强研究论证,在《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暂行条例》规定的范围内,探索基于职业教育的自考研究生模式,为技术技能人才提升学历层次打开通道。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在国家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的基础上,山东被确定为部省共建省域现代职业教育新模式试点省份。下一步,结合您的意见建议,我厅将重点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加强名校强校建设。打造示范标杆和“明星学校”。学校方面重点建好15所国家“双高计划”高职院校和100所高水平中职学校,专业方面重点建好100个高水平高职专业群和100个特色化中职专业,建设一批老百姓都认可、企业离不开的高水平学校和专业群。二是加大在校生实习管控力度。采取“双随机、一公开”等方式开展检查督导,杜绝“不实习”“假实习”等问题,维护正常的教育教学、实习管理秩序。优化改进实习管理模式,允许职业院校实行多阶段顶岗实习培养模式,探索工学交替、多学期、分段式顶岗实习模式,开展错峰实习,有效缓解学生顶岗实习与“专升本”备考之间的冲突,确保实习取得实效。三是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加快推进固定岗与流动岗相结合、校企互聘兼职的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将企业实践经历作为职业院校教师晋升职称的重要条件。深化突出“双师型”导向的教师考核评价改革,制定“双师型”教师认定标准,完善考核评价的正确导向,将专业课教师技术技能和教学实绩,作为教师聘期考核、岗位等级晋升考核、绩效分配考核的重要参考,强化考评结果运用和激励作用。
感谢您对我省教育事业的关心和支持,欢迎您继续建言献策,推动全省教育持续健康发展。
2023年7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