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冰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快“新医科”背景下卓越医学人才培养的建议》收悉,我厅会同省卫生健康委作了认真研究,现答复如下:
推进新医科建设,是落实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更好地培养服务人民健康需求的卓越医学人才的重要保障。我们高度重视卓越医学人才培养工作,以新医科统领医学教育创新,着力培养卓越医学人才,为健康山东、健康中国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持。
一、前期主要工作
(一)强化医学领域顶层设计。2021年,以省政府办公厅文件印发《关于加快山东医学教育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重点支持临床医学、中医学等学科争创国内一流,鼓励涉医类高校错位发展、特色发展,建设一批优势特色医学类学科专业,优先设置中医学、临床药学、全科医学(含中医全科医学)和康复医学、医养结合、健康管理等学科专业(方向)。同年,联合省卫生健康委印发《深化医教协同 进一步推动山东中医药教育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要求相关高校做大做强中医学、中药学、中西医结合学科。依托高水平学科建设计划,支持中医基础理论等基础类、经典类优势学科方向的发展,夯实学术引领地位;强化中医外治学、中药资源学等特色学科方向建设,巩固行业影响力。
(二)加强医学学科建设。2020年起,实施高水平大学和高水平学科建设工程,支持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山东中医药大学等博士学位授权高校全面建设高水平大学,支持山东大学临床医学国家“双一流”学科建设,重点建设基础医学、临床医学、中医学、护理学、药学等“高峰学科”5个,中药学、中西医结合等“优势特色学科”7个,“培育学科”5个,省财政累计支持经费3.7亿元。
(三)加强医学学位授权点建设。2021年我省新增2个生物与医药博士点,中西医结合、医学技术、生物与医药、口腔医学、护理、药学、中药学等13个医学类硕士点,2022年新增生物医学工程、医学技术、药学3个医学类硕士点,现有相关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7个、硕士学位授权点192个,拥有博士在校生0.26万人、硕士在校生2.42万人,医学领域高层次人才培养能力进一步提升。2022年初,我省启动新一轮学位授权精准培育,确定潍坊医学院为精准培育博士学位授予单位,省财政支持1亿元;确定济宁医学院为精准培育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省财政支持3000万元;确定生物医学工程、生物与医药、基础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药学、临床医学等精准培育博士学位授权点,连续支持两个学位授权周期,引导高校做好医学人才培养长期规划。
(四)深化医学教育教学改革。加强专业建设,截止目前,我省本科高校设置医学相关专业点242个,在校生13.28万人。鼓励高校积极增设公共卫生、医学生物信息、智能医学等新医科专业,近3年来我省新增新医科专业22个。实施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双万计划”,截至目前,我省高校在医学领域共获批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38个、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63个。实施一流本科课程“双万计划”,获批省级一流课程139门,国家级一流课程21门。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在医学教育领域立项建设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43门。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近两年获批医学相关教学改革项目93项,获省级教学成果奖67项。
(五)加强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目前,全省共有43个(35家综合医院、8家专科医院)国家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638个专业基地,培训总容量2万余人,在培人数16000余人,非专硕住院医师占比为54%,专硕占比为46%。印发《山东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质量提升工程实施方案(2021-2023)》,按照“一年规范管理、两年整体提升,三年特色凝练”的总体部署,稳步提升全省住培质量。修订完善省级住培管理制度,调整优化质控专家组成,强化师资培训,实施常态化省级评估,动态调整专业基地及培训容量,培训质量一直处于全国前列,2022年全省首次理论考核成绩(理论考核为全国统考,实践考核各省自行组织)综合通过率为95.6%,位列全国第1名。
(六)强化医教协同发展。近年来,全省各级卫生健康部门与教育部门密切合作,服务全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大局,联合指导全省学校做好全省校园疫情防控工作;联合开展高校临床教学基地专项治理整顿工作,要求部属高校拖挂附属医院不超过10家,省属高校不超过15家,分两批公布118所高校附属医院;联合开展全省公费医学生招生培养和就业履约,促进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有机衔接等。经申报审批,山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3家单位被评为首批教育部和国家卫生健康委联合设立的抗击疫情专题实践教学基地。联合成功举办两届山东省大学生医学技术技能大赛。
(七)加强紧缺人才培养。不断规范儿科医师、精神科医师轮转,加大临床药师、出生缺陷防治人员、癌症早诊人员、职业病防治人才和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人员等各类卫生健康紧缺人才特别是全科医生的培养力度。自2017年开始,实施公费医学生项目,累计招生8400余人,“十三五”期间,共开展全科医生转岗培训13174人,一大批合格医生进入到全科工作岗位,为提升基层医疗卫生诊疗服务能力奠定了较好基础。全科医生转岗培训三年行动(2018-2020年)圆满收官,截至2021年底,全省每万人口拥有全科医生3.23人。按照《山东省“十四五”卫生与健康规划》“2025年,每万人口全科医生数达到4人”要求,拟从2023年开始,实施新一轮全科医生转岗三年培训计划,持续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
二、下一步工作思路
我厅将积极会同省卫生健康委(省中医药管理局)认真落实国家和我省关于医学教育创新发展的有关部署,加快推进新医科建设,培养一批卓越的卓越医学人才。
(一)做好医学生培养工作。
一是加强高水平医学学科建设。深入实施山东省高等学校高水平学科建设计划,重点支持临床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中医学等学科争创国内一流,支持其他医学类学科特色发展。实施一流学科建设“811”项目,依托新一轮部省共建“双一流”建设高校项目,支持现有山东大学临床医学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加快创建世界一流。高标准推进康复大学(筹)建设。
二是优化医学专业布局。鼓励高校建设一批优势特色医学类学科专业,优先设置中医学、临床药学、全科医学、医养结合、健康管理等学科专业(方向)。支持山东大学联合有关高校,组建“新医科”专业建设联盟,共同研究谋划“新医科”专业建设路径,布局设置一批新兴交叉“新医科”专业,建设一批一流本科课程。对接医药产业发展需求,实施课程建设“111”计划,每年遴选1个专业,每个专业重点建设10门左右核心课程及配套教材。
三是创新卓越医师培养。积极打造有组织培养卓越医师的新范式,支持山东大学齐鲁医学院争创国家卓越医师学院,布局建设10个左右省级卓越医师学院和高水平公共卫生学院,加快“医学+X”复合型医学人才培养。继续深化临床医学卓越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加快完善以“5+3”(5年临床医学本科教育+3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或3年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为主体、“3+2”(3年临床医学专科教育+2年助理全科医生培训)为补充的临床医学人才培养体系。深化产教融合,开展校企、校院协同合作,在医学领域支持建设一批省级现代产业学院。
(二)做好毕业后医学教育工作。
一是加强培训基地内涵建设,完善住培制度,健全临床带教激励机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保障住院医师培训期间待遇,严格培训过程管理和结业考核,继续保持培养质量全国领先地位。优化专业基地及培训容量设置,探索建立培训招收计划与临床岗位需求紧密衔接的匹配机制,积极争创国家级住培重点专业基地。
二是持续推进“两个同等对待”政策落实,确保住培合格的本科医学生在就业、落户方面按应届毕业生同等对待;在招聘、晋升、聘用等方面与硕士研究生同等对待。积极扩大紧缺专业培训规模,稳妥推进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和公共卫生医师规范化培训。
三是加大全科医生培养力度,实施新一轮全省全科医生转岗培训三年行动,做好公费医学生招生培养、就业安置和履约管理等工作,统筹安排本科公费医学毕业生纳入全科住培。
感谢您对我省教育事业的关心和支持,欢迎您继续建言献策,推动全省教育持续健康发展。
2023年7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