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公开 > 建议提案 > 委员提案
对《关于完善康复人才培养体系及职业晋升渠道的建议》的答复
发布日期: 2023-07-22 11:00 浏览次数:

杨锦飞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完善康复人才培养体系及职业晋升渠道的建议》收悉,我厅会同省卫生健康委进行了认真研究,现答复如下:

正如您在提案中提到,我省作为老龄化程度高、残疾人口数量大的省份,康复人才需求比较迫切,亟需加快康复相关人才培养体系建设。近年来,我省不断加强相关学科专业、医疗资源等工作建设,提升康复人才培养能力和水平。

一、加强康复人才培养

(一)加强医养健康产业相关专业课程建设。鼓励高校结合社会发展需求,利用现有医学、护理学等资源优势,开展康复相关人才培养。加强康复相关专业建设。截至目前,我省本科高校中,有18所高校设置有康复物理治疗、康复治疗学、中医康复学、运动康复、康复治疗学等29个专业点,在校生1.3万人。加强一流本科专业“双万计划”建设,获批康复相关11个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支持高校推动创新课程理念,更新课程内容,改进教学方法,优化重构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加强康复相关课程建设。目前,有29所本科高校开设《肌肉骨骼康复学》《康复护理学》《康复评定学》等公共课、专业课320余门,选课人数3.6万人。

(二)搭建平台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一是持续推进康复大学建设。加快推进学校“去筹”建校进度,对照《普通本科学校设置暂行规定》要求,指导和推动青岛市和学校进一步查缺补漏,倒排工期,在师资队伍选聘、三甲附属医院划转、教学仪器设备和图书资料配备、校舍建设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完善办学条件。二是深化产学研协同育人。推进产学研合作,鼓励高校围绕康复产业发展需求,与行业和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计划、开发课程体系,共建共享实习基地,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支持高校与企业加强合作,推进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截至目前,济宁医学院、滨州医学院等高校建设有康复工程现代产业学院、奥托博克康复辅具产业学院等5个现代产业学院。三是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2022年,立项支持康复相关省级、国家级项目21项。连续举办我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青年红色逐梦之旅”活动,推动高校与地方、学生与企业的对接融合,不断提升学生在相关产业领域的创新创业能力。

二、加快推进康复医疗工作发展

省卫生健康委坚持高位谋划,印发《山东省加快推进康复医疗工作发展实施方案》(鲁卫医字〔2021〕14号),多措并举促进康复医疗工作高质量发展。

(一)拓展康复医疗资源。省卫生健康委不断推动医疗资源丰富地区的部分一级、二级医院转型为康复医院,初步形成了比较完善的三级医院康复医学科、三级康复医院、二级医院康复医学科、二级康复医院、康复医疗中心、基层医疗机构之间定位明确、分工协作、上下联动的康复医疗服务网络。截至2022年底,我省开展康复医疗服务的医疗机构数量3218家,康复床位数量30384张,康复医疗资源持续增加。

(二)狠抓专业人员队伍建设。为增加康复从业人员数量,省卫健委制定《山东省康复医师转岗培训(2022-2025年)工作方案》,全面开展康复医学科医师转岗培训项目。同时依托省医学会、医师协会、护理学会不断强化医务人员康复医疗基本知识培训。截至2022年底,我省从事康复服务医师数量15398人,通过康复医师转岗培训理论考核1500佘人,有效缓解康复医学专业人才紧缺状况。

(三)加强康复住院医师规培基地建设。为提高康复医师培训规范化水平,我省遴选14家康复医疗高水平的医院作为康复专业住院医师规培基地,严格带教资质,制定培训大纲,规范培训内容,突出学生的康复实践能力培训,严格考核评价,持续提升培训质量。

(四)支持康复从业人员职称晋升。其他专业人员转岗培训考核合格后从事康复医师工作的,可继续聘任其原有卫生专业技术职称,任职年限按聘任及考核实际情况计算,在申报晋升卫生高级职称时,可直接申报康复医学专业。卫生高级职称评审中向康复等急需紧缺专业适当倾斜,鼓励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从事康复医疗专业。

下一步,我厅将联合省卫生健康委,围绕康复领域发展需求,不断加大康复相关学科专业建设力度,实施新兴专业建设工程,支持有关高校增设一批急需紧缺的新兴交叉专业。建立专业建设质量监测机制,引导高校优化专业结构,逐步扩大人才培养规模,提升相关领域人才培养质量。加快推进康复大学去筹进度,引导学校加强康复医学学科建设。持续强化政策支持引导力度,提升康复医疗服务能力,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加的康复医疗需求。

感谢您对我省教育事业的关心和支持,欢迎您继续建言献策,推动全省教育持续健康发展。

2023年7月24日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