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文宪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大高校涉农人才培养力度的建议》收悉,根据我厅职能,经认真研究,现答复如下:
强国必先强农,强农必先育才。一直以来,我厅积极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相关精神,不断加强农科领域人才培养工作。
一、大力支持涉农学科专业发展。2020年,启动实施高水平大学和高等学校高水平学科建设,重点支持山东农业大学建设“冲一流”高校,青岛农业大学建设“强特色”高校;支持山东农业大学、青岛农业大学、山东理工大学等6所高校的作物学、园艺学、水产、农业工程、农业资源与环境、植物保护、畜牧学等7个学科重点建设高水平学科。实施一流本科专业“双万计划”,重点建设涉农类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33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16个。全省高校设有涉农类博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13个、硕士学位一级学科和专业学位授权点15个。
二、积极推进新农科建设。认真落实教育部办公厅、农业农村部办公厅等四部门《关于加快新农科建设 推进高等农林教育创新发展的意见》,指导相关高校积极申报经济动物学、实验动物学、中兽医学、经济林等新兴农科专业,加强学科交叉融合,用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等现代科学技术,加快推进现有涉农专业改造。近三年全省高校新增涉农类本科专业18个,其中新兴专业12个,占比67%以上。
三、提升涉农人才培养质量。引导高校积极扩大涉农专业和涉农学位点招生规模,积极探索提前批招生。着眼“三农”对农林创新型人才、复合型人才和应用型人才的不同需求,引导高校结合自身定位,精准确定人才培养类型目标。建设一批高水平农林类区域性共建共享实践教学基地,推动科教协同、产教融合,分级建设一批农林教育合作育人示范基地、智慧农牧示范园区。
四、积极推进公费农科生培养。目前,我省公费农科生招生培养规模已达2000多人,受基层空编情况影响,不同年份招生数量有所波动,但整体培养规模呈上升态势;公费农科生培养高校从2018年3所扩大至目前5所;定向培养单位由最初的12市47县区扩大到16个市共78个县区;培养专业涵盖农学、园艺、植物保护、动物科学、水产养殖学、农业资源与环境、农林经济管理、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水利水电工程等9个专业。公费农科生平均录取分数高出非公费农科生20分左右。2022年首批公费农科生扎根乡村一线助力乡村振兴,受到乡村基层广泛欢迎和认可。
下一步,我厅将积极吸纳您关于涉农人才培养的建议,进一步落实教育部办公厅、农业农村部办公厅等四部门《关于加快新农科建设 推进高等农林教育创新发展的意见》,探索涉农紧缺专业减免学费的可行性、加大涉农人才就业创业支持力度,根据农村基层岗位需求合理确定公费农科生培养规模,创新公费农科生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人才支撑。
感谢您对我省教育事业的关心和支持,欢迎您继续建言献策,推动全省教育持续健康发展。
2023年7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