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旻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快推进医养康养服务体系建设的建议》收悉,根据我厅职能,经认真研究,现答复如下:
老有所养是关乎家庭幸福、关乎社会和谐稳定的大事。近年来,我厅积极贯彻国家和我省医养康养服务发展的部署要求,重视养老、康复、护理等社会服务业紧缺领域人才队伍建设工作,聚焦医养康养服务领域专业人才供给,扩大人才培养规模,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医养康养服务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撑。
一、加快医养康养领域高水平大学和高水平学科建设
(一)积极推进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建设,提升学科专业水平。2019年2月,整合泰山医学院、山东省医学科学院、山东省立医院、山东省千佛山医院等资源组建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同时挂山东省医学科学院牌子。学校以党建为引领,大力推进各项工作整合,基本实现了人员、院所和学科的融合,取得阶段性成果,科教融合成效显现。2020年5月,学校获批为博士学位授予权高校;2020年12月,学校获批山东省高水平大学“冲一流”建设高校。
(二)加快康复大学筹建。康复大学建设相继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自2019年6月11日揭牌筹建以来,在中国残联、国家卫生健康委、山东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省相关部门深度参与、全力推进,我厅扎实推进各项筹备任务落实落地,办学基础条件逐步完善,相关筹建工作稳步推进中。
(三)加强优势学科专业建设。实施高水平学科建设计划,支持山东大学、中国海洋大学重点建设护理学、基础医学、临床医学、药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等高水平学科6个,省财政设立专门资金,重点支持省属本科高校建设临床医学、中医学 “高峰学科”2个,基础医学、中西医结合、中药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药学等“优势特色学科”7个,培育建设药学(临床药学)、临床医学(精神医学)、口腔医学、护理学等8个学科,近三年拨付支持经费4.16亿元。实施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双万计划”,截至目前我省高校在医养康养领域共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38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63个。
二、优化相关专业设置
推动有关高校主动对接医养康养领域发展新需求、新技术、新规范,加强相关专业建设,构建中职、高职、本科层次相衔接的医养康养服务培养体系,鼓励院校根据医养结合、心理健康等产业发展新岗位、新需求,灵活设置专业方向。近5年新增助产学、卫生检验与检疫、智能医学工程、医学检验技术、烹饪与营养教育、养老服务管理、健康服务与管理等医养康养领域相关本科专业98个,全省设置护理学、临床医学硕博点32个,支持有关高校在有关一级学科下自主设置医养康养相关二级学科或交叉学科;开设医养类专业的本科高校66所,在校生12.58万人;高职院校有79所,在校生14.4万余人;中职学校有130所,在校生6.98万余人。
三、推进产学研协同育人
深入开展校企协同育人。推动行业领军企业、职业学校、医疗卫生机构牵头组建养老和卫生职业教育集团,以养老护理产业为纽带,推动人才培养链和产业链深度融合。目前共有省级养老产业职业教育集团1个,市级职教集团13个。投入专项资金,依托省卫生职业教育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立项开发了护理、康复治疗、老年健康与管理等专业教学指导方案,促进专业教学标准与行业技术规范、职业资格标准的紧密对接。支持职业院校积极承担老年照护、失智老年人照护、健康财富规划等专业1+X证书试点,有效拓展学生了就业创业本领。支持本科高校与医养康养产业领域相关企业合作,共同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共建共享课程资源和实习实训基地。目前,省属本科高校有498个医养康养本科专业实施校企合作办学。加强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指导高校强化特色优势,整合相关学科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加强现代产业学院建设,着力打造学校、地方政府、行业企业等多方参与、共建共管的示范性人才培养实体。截至目前,省属本科高校建有医养康养领域现代产业学院55个,获批山东省现代产业学院8个。
下一步,我厅将进一步支持医养康养服务相关学科专业建设,一是对接产业需求,围绕养老照护服务、老年医疗卫生服务、老年健康促进、智慧养老服务、养老公共管理、康复治疗学、社会工作等优化专业设置,鼓励有条件的院校开设相关专业和课程,积极扩大医养康养领域相关专业培养规模。二是深入实施“双高计划”“双万计划”,建设一批高水平院校和专业,加快医养康养机构管理和培训人才培养。持续完善教学体系,推进医养康养领域专业教学、顶岗实习、实训教学条件建设等。三是加强行业指导,根据行业人才需求分析,深入研究医养康养领域不同层次人才培养规格,加强人才培养针对性。
感谢您对我省教育事业的关心和支持,欢迎您继续建言献策,推动全省教育持续健康发展。
2023年7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