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新新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加快推进心脏急救基本技能进校园的建议》收悉。我厅经认真研究,现答复如下:
加快推进心脏急救基本技能进校园、广泛开展急救技能培训,对保障学生生命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您提出的从宣传引导、师资培训、专项培训、课程考核、激励机制等多个方面采取有效措施具有很强的建设性,我们会认真研究吸纳,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推进急救知识进课程。依据《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规定,各学校将应急救护培训纳入学校素质教育内容,融入教学教育活动、课堂教育与课外实践。结合中小学生年龄特点,在中小学道德与法治、体育与健康、生物学、地理、化学等学科融入急救知识相关内容。鼓励高校将应急救护知识技能纳入学生军训,开设应急救护相关课程并纳入学分管理,切实提高应急救护知识与技能普及率。明确规定要树立安全避险意识,掌握常见突发事件和伤害的应急处置方法,提高自救与互救能力。
二、强化专家引领。贯彻落实教育部等五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组建“山东省学校健康教育专家宣讲团”,发挥卫生专家骨干作用,为引领学生健康教育提供技术支持和人才支撑,面向全省持续开展包含应急急救知识在内的健康教育宣讲,通过健康教育“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和网上课堂等方式开展公益服务活动。
三、加强师资培训。依托“山东省学校卫生保健培训基地”,搭建全省学校卫生保健服务管理平台,实施全省学校卫生保健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开展校园应急救护等专业卫生知识培训,全面提升专业水平,建立专业师资力量,提高意外伤害现场施救能力和院前急救能力。培养卫生应急教育师资,在军训、课外实践等期间对学生进行防灾避险知识、日常急救技能普及培训,提高学生避险、救护技能。
四、加大宣传引导。各市、县充分运用微信公众号、新闻报道等多种形式,普及急救应急知识,营造学习氛围,加强社会的重视与认知。各学校加强急救知识宣传,通过班会、团会、校会、升旗仪式、专题讲座、墙报、板报、视频制作以及借助媒体渠道等形式,拓宽学习渠道,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这项活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进一步普及宣传急救知识,增强学生安全防范意识。促进学生自我防护及自我救护意识和能力的提高。注重固化活动中的好经验好做法,切实健全卫生应急宣传教育常态化机制。
五、推动试点先行。目前,我省共有全国学校急救教育试点12个,其中本科高校4所,职业院校3所,普通高中5所,覆盖全省7个市。今年,再次组织申报遴选全国学校急救教育试点77所报送至教育部。以试点学校为引领,选取培训设施设备完善、具有专业培训师资的试点学校作为省级培训基地,动员力量、协调资源积极参与基地建设,辐射带动本地区急救教育培训工作。
下一步,我厅将协同有关单位,做好学生心肺复苏等急救技能普及相关工作,提升学生自救互救和自我保护能力,指导学校推广急救箱、AED(自动体外除颤仪)、应急救护一体机等急救设备,推进卫生应急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卫生应急设备设施保障,有效增强救护服务能力,助力构建和谐平安校园。
感谢您对我省教育事业的关心和支持,欢迎您继续建言献策,推动全省教育持续健康发展。
山东省教育厅
2023年5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