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日照职业技术学院认真贯彻落实《山东省关于推进乡村教育振兴的实施意见》《山东省建设全国乡村教育振兴先行区专项工作方案》,充分发挥专业、人才和技术优势,聚焦乡村振兴人才培养、涉农科技研发、乡村文化重塑、农村劳动力培训等领域,开展精准服务,助力农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生活富裕,聚力打造服务乡村振兴的齐鲁样板。
一、对接需求、优化供给,为乡村人才振兴提供支撑
服务乡村振兴,优化专业设置。学校立足日照乡村振兴产业特色和发展需求,优化专业设置、调整专业方向,重点打造水产养殖、海产品加工、智能农业装备、乡村文化旅游、智慧商贸物流等5个涉农专业群、26个相关专业,夯实服务乡村振兴的专业矩阵,每年向社会输送3000余名乡村振兴一线人才。
助力县域经济,建设乡村振兴学院。莒县是日照的农业大县。学校主动服务“突破莒县”战略,校地共建乡村振兴学院,政府提供办学条件,学校派出优秀师资,提供优质教学资源,打造乡村振兴人才培养共同体。根据莒县农业升级需要,与日照农业学校开展“3+2”联合办学、中高职一体化贯通培养,共育“家门口”的乡村振兴人才。
服务农业现代化,共建产业学院。山东五征集团是一家生产现代农业装备的重点骨干企业。围绕服务现代农业协调发展,学校与五征集团合作成立五征产业学院,共建现代农业装备实训中心,教师技师一体、学生员工一体、车间课堂一体,联合开展教育部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2015年以来,培养现代农业机械、装备试制、操作维修等技术技能人才600余人,为推动农业生产机械化、自动化提供了人才支撑。
二、科技兴农、数字赋能,为乡村产业振兴提质增效
深耕海洋,持续推动渔业转型升级。水产养殖专业教师带领学生进渔场、进渔村、进渔家,定期开展科技示范、科技咨询和技术服务活动,经过不懈努力,成功引领和推动日照市海湾扇贝、大菱鲆、半滑舌鳎和星斑川鲽三次渔业养殖发展高潮,实现了从大宗养殖到名优品类高效拓展的转型升级。
驻村服务,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食品生物技术专业研发微藻饲料,提高鸡蛋营养价值,在日照市涛雒镇产业扶贫基地开展试点,组建覆盖6个村100余户的合作社,将“笨鸡蛋”变成高营养价值蛋,每年为养殖户增收2000余万元。海产品加工技术专业师生“驻村驻企”研发,在“虾角料”中提纯虾青素,技术成果推动日照3家海产品加工企业转型为海洋生物高科技企业,每年创造2亿元的经济效益。
电商助农,创新农产品营销模式。学校以农村电商研究院为中心,辐射建立N个农村电商服务基地,构建1+N电商服务体系,与日照27个乡镇合作,从电商发展规划设计、农村电商培训、农产品义卖销售等多个方面开展工作。重点帮扶闫庄镇打造农副产品直播电商基地,开设淘宝店铺500余个。2019年闫庄镇被评为“中国淘宝镇”。
辐射西部,开展精准有效帮扶行动。水产养殖技术专业与重庆黔江区、新疆麦盖提县开展“东虾西移”项目,推广澳洲龙虾和罗氏沼虾养殖。在麦盖提县吐曼塔勒乡,教师带领学生团队,在试验田投放虾苗、试点养殖,不断突破技术难点,在大漠边缘成功养殖出澳洲龙虾,使千亩荒滩变成“聚宝盆”。
三、文化下乡、送教上门,为乡村文化振兴塑形铸魂
开展智库咨询服务,提升乡村文化软实力。旅游管理专业建设“四零八乡工作坊”,零收费、零距离、零时差、零门槛,挖掘乡贤乡技、整理乡建乡治、传承乡风乡愁、开发乡景乡业。在日照市西北部的赵家石河村,11名专业教师带领58名学生,利用假期驻村调查,历时三年,制定了《潍河源传统村落农文旅综合体总体规划》,吸引社会资金2.7亿元,助推赵家石河村入选中国传统文化村落。成果做法多次被《人民日报》《人民政协报》等国家主流媒体宣传报道。
搭建乡村扶智平台,提升农民致富能力。学校开放渔业船员、旅游从业人员、建筑特种工等26个培训基地,面向乡村不同人员群体特点,开发“菜单式”点学课程,开展多层次全方位的技术技能培训。近三年累计承办乡村振兴“头雁领飞工程”培育、山东省高素质农民培训、山东省乡村振兴专业技术人才培训等57个项目60000余人次。建设“日照市民学习系统”,开设惠农富民专栏,开发700余门优质微课资源,服务村民在线学习。发挥优质教学资源的辐射带动作用,以国家专业教学资源库、国家精品在线课程为载体,开发“专递课堂”,打破地域空间限制,院校联动、实时传递,推动教学理念同步、教学研究同频、教学能力并进,带动日照乡村和西部地区院校教学水平提升,促进教育公平和均衡发展。
丰富乡村文化生活,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学校组建社会实践团队,开展“进百村、走百企”科技文化下乡活动。“阳光守望”实践团队开展为村民送科技、送国学、送图书等活动;“乡愁印记”实践团队组织文艺下乡演出,协助建设乡村技艺馆,策划乡村民俗文化节。学校连续3年被评为省级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单位,2021年被团中央授予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三下乡”社会实践优秀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