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三年级时,孩子拿笔姿势不对,字迹潦草得很,连我都认不出来。为此,我数不清有多少次又急又气地抓起作业本就撕得粉碎。结果,每次都是两败俱伤,却无济于事……”在杏园学校,四年级(2)班学生王永杰的妈妈说起过去一年的经历时感触同样深,“经过一年多来老师的耐心指导,现在的孩子就像变了个人,不仅姿势对了,字写得好看了,而且有了自信,爱上了书法,学习也有了劲头!” 费县为什么要将很多人看来不足为道的这件小事当成大事要事在全县推动? 立出路标: 2021年10月28日,费县上冶镇中心小学党支部与省语委办公室党支部“结对共建”主题实践活动在上冶小学举行。 “小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期,双姿长期不正确容易引发视力下降,还会造成指骨、掌骨变形,以及驼背、含胸、腰椎侧弯等体态问题。”在座谈中,经过热烈讨论,大家很快达成了共识,“双姿是否正确,看似事小,实则事关重大,因为它直接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教师不能只关注学生的字写得好不好,而应首先重视其坐姿、握笔姿势对不对。” “正双姿”,首先要让师生清楚,什么样的姿势是正确的。 “为了确保挂图正确、科学、实用,我们花费了近3个月的时间研制。”费县教体局教师教育科科长王霞告诉记者,她和费县实验小学语文教师张雪玲一起汇聚全县书法骨干教师力量,组建了一支 “先锋队”,通过查阅大量资料,咨询各方专家,反复研讨、论证、修改后印制出来。 “路标”有了,如何使其真正发挥作用,评价是关键。为此,费县教体局将规范汉字书写工作纳入学生体质健康和艺术教育工作、学校办学水平督导评估、教学工作专项评估中,以此促进形成了“校校有人抓、班班有人管”的工作格局。 “不增负担”塑成“一校一品” “当发现哪个学生写着写着趴下了,我就会将小方巾轻轻放到他头上。”语文教师曹婷婷告诉记者,如果学生写字时身子歪了或者头太低,小方巾就会掉下来,学生就会立即坐正。如此善意而无声的提醒,学生更容易接受。 在胡阳小学,设什么样的奖励则由学生说了算。“比如,和喜欢的老师合影、共进午餐、到家中做客,减免作业等。”校长孙美华说。 毛沟小学毗邻颜氏祖林“颜林”,这里是颜真卿故里。学校把“写方正汉字,育浩然正气”作为办学特色,确立了“以墨育德、以墨启智、以墨健身、以墨陶情”的育人目标,特聘薛庄镇11名书法专业教师定期走进课堂系统授课,并首创提出将书法和太极拳、中国舞蹈相结合,编制了一套融舞、乐、书为一体的书法操,深受学生喜爱。 写出自信: 抓好“双姿”,上好写字课,首先,教师要有好的书写状况。 “我们提倡各学校立足实际,制订教师书法教育培训计划,常态化通过教研活动、教师论坛等形式开展专题培训,整体提升书法教学水平。”齐锋说。近两年来,每名教师一块小黑板,坚持“每日一练”成为全县各小学校园里的新景观。“天天练好字,周周要展评,学期一考核”也成为语文教师的“新常态”。 “除了抓好写字课堂、社团等主阵地,形式多样的活动也在全县开展得如火如荼。”任广飞告诉记者,例如,不少学校开展了“写好中国字,铸就中国梦”系列活动,包括“汉字传说故事”“汉字的演变过程”“发现汉字之美”等。“在书写中,在活动中,最重要的就是让孩子们更多地领略汉字的魅力,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任广飞说。 为培育时代新人“蓄底气、开新路” 问题即课题,行动即研究。费县探索的可贵之处在于瞄准小问题,着眼大方向,从学生身心健康出发,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聚力破解处于生长发育黄金期的青少年书写“双姿”难题,注重从中华优秀文化与文明成果中汲取智慧、立德树人,以一步一个脚印的行动,初步探索构建起了写字教学的“费县模式”,也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在学生心中播下文化自信的种子”方面做出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此过程中,费县通过全面系统的顶层设计和行之有效的行动策略,把牢方向、抓牢重点、压牢责任、做实细节,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蓄底气、开新路,为全省提供了一个可复制可借鉴可推广的范本。这既是对新时代人才培养目标的现实回应,也是对新时代人才培养内涵的生动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