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大学外宣工作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持续增强聚合力、提升创新力、凸显引领力,汇集全校宣传力量,聚焦重要事件时间人物,打造品牌特色亮点,推动学校对外宣传呈现良好态势。
一、增强宣传聚合力,在构建大宣传格局上下功夫
一是融媒驱动,提升宣传工作效益。以加强融媒体建设为抓手,整合新闻中心专职记者,提升全媒记者素养,记者基本实现一专多能;整合全校宣传力量,成立新媒体联盟,做到平台、人员、资源全面融合,有效提升宣传队伍协同效能;开办聊大微博、微信、抖音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宣传平台,形成“一报一网两台两微四号”的全媒体发布矩阵,实现新闻作品“一次采集多媒体差异化分类发布”,大幅提升工作效率和传播效益。二是上下联动,激发全校参与聚合力。制定《聊城大学新闻宣传工作量化指标体系》,把宣传工作量化赋分,纳入学校党委对二级单位的考核,有力提升各单位参与宣传工作的积极性;建立新闻信息沟通机制,每年面向全校各单位征集重大新闻线索,并根据线索提供外宣指导和帮助。同时,宣传部还实行“记者每周行”制度,记者主动到部门学院“刨”新闻。今年《工人日报》刊发数科院工会主席赵长平的事迹,就是记者“刨”出来的。三是内外互动,着力扩大媒体朋友圈。学校通过校内记者和宣传员的新闻素养培训会、新闻选题策划会、媒体沙龙等形式,主动邀请专业媒体记者进校,协力策划重大新闻选题,优选宣传素材,撰写高质量稿件。2023年,学校邀请新华社、科技日报、大众日报、山东电视台等10余家媒体记者20余人次来校策划选题、采写新闻,发表新闻稿件近20篇。
二、提升宣传创新力,在重要事件时间人物上下功夫
一是聚焦重大事件,把关注度转化为影响力。对于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主题教育等可预期的重大活动,提前策划、精心谋划,根据活动进展有计划、有步骤、成系列地推出学校参与活动的稿件。近三年累计在大众网、山东教育新闻网、学习强国平台等媒体发表相关稿件40余篇。对于突发事件积极应对,站在讲政治的高度,选准宣传角度,利用新闻热点持续开展正面宣传。2022年1月,汤加火山喷发,众多媒体以“失联”为题抢发聊大援教教师新闻,学校迅速启动宣传工作联动机制,联络媒体发声澄清事实,并及时抓住这一新闻热点,持续拓展宣传广度深度,取得了全年媒体延续性正面报道学校工作上百篇的工作成效。二是聚焦重要时间,把关键节点转化为媒体关注点。高校很多工作年年岁岁花相似,唱好新闻“四季歌”,要深入挖掘迎新季、毕业季、运动会等校园日常节点的标新立异新闻点。今年迎新晚会,学校联合媒体组织直播,同时在线观看人数最高10万+,点赞量30万+,多篇关于反映迎新内容的微信推文、短视频阅观量均3万+。精心塑造国家重大节日纪念日宣传亮点,依托聊城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年历”,围绕建党节、国庆节等 36 个重要节日纪念日,精心设计相关活动,与全社会隆重热烈的纪念活动遥相呼应,形成的新闻稿件成为媒体争先报道的对象,2021年“年历”实施以来发表相关新闻报道近百篇。三是聚焦重要人物,把个人美誉度转化为学校知名度。重视对特殊事迹师生的关注与挖掘,在学校网站主页开设“聊大人物”专栏,至今已采写190余人的事迹,其中很多人物成为校外媒体报道的对象,也成为宣传学校的靓丽名片。另外积极推荐专家学者上电视、上报纸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做社会科普,近三年,共推荐近20位校内专家接受中央电视台、山东电视台、环球时报等重要媒体采访或录制讲座,很好地把他们的个人影响力转化为了学校知名度。
三、凸显宣传引领力,在打造品牌特色上下功夫
一是持续跟踪特色,着力保持新闻热度。新闻具有易碎性,宣传部门需要持续不断地根据情况变化推出新的新闻报道,始终保持相关信息的新闻热度。学校“两洋两河”品牌中的太平洋岛国、运河学研究都是经过十多年的连续追踪报道,西部计划“聊大现象”、聊大龙舟则经过二十年的跟踪报道。西部计划相关报道累计110余篇,龙舟相关报道转载累计近千篇。二是提炼提升亮点,着力培育外宣生长点。在持续保持特色亮点新闻热度的同时,学校还不断综合凝练二级单位提供的新闻线索和短消息,合并同类项形成重磅报道,塑造新的亮点特色的生长点。依托多年分散推出的短小新闻报道综合凝炼而成的《聊城大学:一个冷门学科的“逆袭”之路》,被光明网、大众日报客户端等10余家权威媒体报道转载。三是抓取闪光点,推动小事件引来大流量。在追踪报道特色亮点过程中,学校注重抓取一些活动中不经意间出现的感人细节,适应新媒体传播特点,制作成能够引发大众情绪共鸣的短视频和推文,推动小爆款带来大流量。今年2月,聊城大学与齐鲁师范学院援疆支教团在乌鲁木齐火车站喜相逢,两队青年人激情高歌《我和我的祖国》,学校媒体敏锐把握时机,挖掘丰富新闻细节,补充延伸视频素材,制作的文稿与视频被闪电新闻、海报新闻、澎湃新闻等各媒体平台采用,一时间火遍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