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动态 > 战线联播
潍坊工程职院打造服务乡村振兴新模式
发布日期: 2022- 09- 30 15: 33 浏览次数: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中央在新时代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近年来,潍坊工程职业学院在山东省教育厅和潍坊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将服务地方作为矢志不渝的追求,积极探索“地方特色”的发展路径,把学院的发展与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融为一体,突出“地方性”,打好“县域牌”,努力走出一条良性互动、合作双赢的发展道路。学院入选山东省乡村振兴示范性职业院校,“乡村振兴服务专业群教师团队”被评为山东省黄大年式教师团队,相关经验被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人民网、新华社、学习强国、大众日报等多家新闻媒体宣传报道。

一、升级“一个理念”,与地方成长同频共振

学院地处县级市,在区位、资源等方面与其他高校相比没有优势,在招引人才、吸引生源等方面甚至还存在着劣势,但是在亲近乡村、服务乡村方面处在最直接、最前沿、最有效的位置。2010年改制以后,学院党委便谋划提出了“立足特色,融入县域,服务地方”的发展理念,党的十九大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更是坚定了学院的信心和决心,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扎根县域、面向县域,为县域经济服务、为乡村振兴助力”的指导思想,将全面服务县域经济发展固化为全院师生的共同意志、共同行动,努力开创与县域发展同频共振、同向而行的新局面。

二、搭建“两个智库”,为周边经济增添引擎

一是科技赋能,助力乡村振兴。充分发挥科研人才集聚优势,打通科技服务“最后一公里”。组建青年博士服务团队担任临朐县科技人才顾问;选派博士到山东华盛农业股份有限公司、亚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等开展科技攻关,参与完成山东省农业良种工程(南种北繁)2项、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4项;针对青州、临朐等地山区山楂销售难问题,组织科研攻关团队开展山楂干红酒酿造技术的优化研究与产品开发,获山东省高校科技成果一等奖并实现成果转化,建成省内首条山楂干红生产线,年产值近3亿元,带动就业2000余人,增加农民年收入2000余万元。

二是培养人才,蓄力乡村振兴。牵头成立“潍坊乡村电商学院”,建成集“技能培训+技术服务+电商运营+人才输出”于一体的农村电商人才培养示范基地,构建“校企村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为产业振兴、区域发展培养高素质农村电子商务人才,目前已在临朐、安丘、滨海设立分院4个。校政合作共建山东省首家乡村建设工匠培训教育示范基地暨乡村建设工匠培训学院,组建184人的教师培训团队,免费对乡村建设工匠进行业务和技能培训,培养技能过硬、素质较高的“乡村建造师”“工程指导师”,做法得到了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的充分肯定,被省委办公厅《今日信息》刊发,山东省新闻联播进行了专题报道。

三、强化“三个对接”,为产业转型培智赋能

一是立足专业优势,主动对接现代农业。围绕产业链设置专业链、打造人才链,运用“专业+”跨界思维,形成“农业+花卉、农业+林果、农业+食品、农业+电商”的专业集群,依托3个“校中厂”和1个国家级生产性实训基地,构建了农业种植、农产品加工、新产品研发、农产品检测、农产品销售等全产业链人才培养新路径。建成乡村振兴产业学院,依托现代物流、电子商务和市场营销专业,组建青年电商服务队,为农产品提供直播销售平台,拓宽青州柿饼、安丘大姜、临朐樱桃等特色农产品销售渠道,年销售额达2亿元。与青州市政府、山东华盛农业股份有限公司、亚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共建花卉与蔬菜产业学院,全面开展技术研发与社会服务,构建“课堂+实训+服务”一体化互动发展的人才培养格局,为花卉产业和蔬菜产业转型升级提供科技和人才支撑。

二是深化产教融合,精准对接新型工业。以“学校+企业+平台”为基础,建立多元制人才培养模式,无缝对接企业人才需求。与世界五百强企业卡特彼勒共建培训中心,构建融入企业生产体系的“模块化”课程体系,校企合作育人成果被评为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山东省教学成果一等奖;与歌尔声学、潍柴集团联合举办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匠造专班”,目前已为 2家企业输送高素质、高技能人才3000余人。与山东威猛工程机械公司共建智能工程机械产业学院,与临朐县政府合作共建铝产业学院。与山东华正检测有限公司在校内合作共建国家级食品药品分析检测中心,获批成为山东省和潍坊市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获评国家级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群生产性实训基地,完成环境、食品等检测项目50000余项,业务额近千万元。目前已建成市级开发与应用工程技术中心1个、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重点实验室1个。

三是活化非遗传承,全面对接文化产业。青州人文积淀深厚,旅游资源丰富。学院全面推进职业教育与民族特色产业、文化产业发展双向互动,针对非遗技艺积累、传承和创新,积极开展探索与实践,高效服务地方特色文化产业发展。建成 2000 余平方米的“非遗空间”和“鲁班工坊”,引进潍坊风筝、青州花毽等国家级非遗项目30个;组建非遗技艺传承团队,引进和培养国家、省市级非遗传承人45名;成立培真书院文化研究院,建成国内高校中规模最大的斫琴基地。2021年成立山东省首所非遗产业学院,获批山东省古琴制作与演奏技艺技能传承创新平台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获评全省“非遗进校园”典型案例。获2022第十四届中国(山东)工艺美术博览会暨首届“山东手造”精品展精品奖3项、金奖3项、银奖9项。学院《非遗传承服务地方特色文化产业发展》被《中国教育部》刊发。

下步,学院将按照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部署和省教育厅的要求,不断提升在县域办学的“扎根效应”,一是进一步明确发展定位,构建学院主导,县域内政府、企业等多元主体参与的校企创新联合体,构建“主校区+N个产业学院”的办学新格局,打通产教融合“最后一公里”。二是实现差异化发展,立足学院实际,结合县域支柱产业、特色产业,调整优化专业结构,培育特色专业,聚合县域优势资源、特色文化,实现学院特色发展。三是改革培养模式,将农民、农民工、县域产业工人等非传统生源作为学院招生的重要增长点,主动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实施多元化教学,满足县域经济多样化人才需求。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