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动态 > 战线联播
烟台工程职院打造非遗文化育人模式
发布日期: 2022- 09- 19 16: 06 浏览次数:

近年来,烟台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大力开展地方文化资源的挖掘利用和弘扬,系统规划“新六艺”美育+课程场。着力推动非遗文化“进校园、进课堂、进社团、进社区”;着力推动非遗文化传承与创新,校地共建共创共享“非遗艺术博物馆”;遵循学校党委确定的“让非遗走进新青年  让青年匠造新非遗”的育人定位,弘扬家国情怀,传承美德精神,增强文化自信,丰富人文生态。

非遗文化涵育“四有四美”新职教君子淑女培养卓有成效,学校先后获评“中华古诗文吟诵和创作实验高校”、“山东省青少年优秀传统文化重点教育研究基地”、“山东省优秀传统文化特色学校”、“全国职业院校‘奋进新时代 中华传统美德职教行’2019年全国职业院校优秀成果“十大品牌项目”奖、“君子淑女文化”获2020年全国职业院校一校一品学校,“四有四美”君子淑女文化工程入选山东省高校“致敬经典·献礼二十大”品牌项目。

一、系统构建“新六艺”课程场,让非遗引领新青年。开设“新六艺”美育+课程场。创造性把中国古代《六艺》的“礼、乐、射、御、书、数”与现代职业技能紧密结合起来并很好辐射,举办“中华经典诵读大赛”、“君子淑女代言人选拔赛”、“国学达人挑战赛”等赛事活动。结合学生职业技能学习,开设具有职业技能特色的“礼”、“乐”、“射”、“御”、“书”、“数”相关课程,增强非遗文化元素在学生学习中的“曝光率”,引发学生思考。

二、校地共建共创共享,校园里有了“非遗艺术博物馆”。2021年,学院建成占地600平米的“非遗艺术博物馆”,由历史文化展区、手造体验展示区、培训授课区、沙龙交流区等组成。主要展示推介烟台渔灯节等10个国家、省、市级非遗传承项目,陈列非遗古董+非遗大师作品+师生原创非遗精品近500件展品。

非遗艺术博物馆提供了“展、游、赏、娱、学”于一体的文旅项目,不断打造成为“传承、体验、课程、交流”的育人场所,成为校地共同打造的文化名片。“非遗艺术博物馆”成立以来,接待各级领导、团体文化交流等百余次,成为传承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地方特色文化的重要载体。

三、让青年匠造新非遗,非遗文化育人成果丰硕。学院以让学生们体验非遗魅力为契机,以举办非遗文化展、非遗大讲堂等文化交流推广为载体,以工作坊的原创产品开发定制等为突破,非遗文化已成为校内外一张特色名片,为职业教育办非遗博物馆做出新探索,增添新活力。

一是全方位提升非遗研究。教育部国家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儒家文化与鲁班工匠精神》—《中华文明礼仪 》项目在非遗文化推广发挥积极引领作用,国家级教学资源库《中华文明礼仪》开设了24节气非遗板块,发掘藏在传统文化中的非遗之美。邀请省级、市级非遗传承人到校授课培训,深入课题研究,“非遗传承”主题特色类项目《创新传承文化瑰宝,弘扬发展传统技艺——胶东花饽饽传承与制作》获批教育部职成司主办的社区教育“能者为师”实践创新项目,并予以首批启动。

二是非遗技艺产品研发亮点纷呈。自开馆以来,学生非遗技艺得到极大提升,师生创作的系列非遗作品获多个奖项;创作《蓝关戏之八仙庆寿》作品代表学校烟台参加第二届中国文化和旅游博览会,将传统文化的韵美传递给广大民众。疫情期间,进行数字化非遗展览传播,开放VR全景博物馆,开展非遗博物馆直播等,更快速有质量的传播非遗文化。

三是非遗文化协同育人辐射广。建立校外非遗传承基地与烟台市第九中学建立“弘雅非遗文化传承基地”、与烟台柒玖非遗文化传承文化有限公司建立“非遗文化传承与创新实训基地”,扩大非遗艺术博物馆的多元融合。

薪传汉服礼仪工坊的学生在全国职业院校师生礼仪大赛中获得传统礼仪项目一等奖7项;“漫绘印刻”非遗版画作品制作生肖年画挂历等,被学院选做推广宣传产品;“凝蓝塑韵”工坊制作的景泰蓝掐丝画作品与清华大学、中央美术学院等多所本科高校同台竞技,挺进全国大学生创意节百强文化创意作品。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