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提出的《关于将传统文化纳入中小学课本教程的建议》收悉,经认真研究,现答复如下:
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山东是中华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传统文化资源十分丰富。中小学承担着文化传承的神圣使命,是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阵地。从2009年起,山东已在全国率先将《传统文化》纳入中小学课程体系,统一了课时开设要求,组织审定了教科书并向学生免费提供。您在提案中,对我省中小学传统文化教育提出了很好的改进提升意见,具有很强的参考价值,结合您的意见建议,下一步我厅将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深化传统文化课程建设。2022年秋季学期,全面启用新修订后的山东省普通中小学地方课程教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加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等内容,提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实效。制定校本课程开发指南,规范校本课程的设置、开发和实施等环节,指导学校从当地资源实际出发,立足地方特色,开发地方文化校本课程,充分发挥文化育人作用。
二、拓展传统文化教育资源。实施强德固本行动,利用乡土人文资源更易于让学生产生兴趣、注入情感、融入记忆等特点和优势,深入挖掘地方文化中的优质美德教育资源,开展“身边的美德故事”征集活动。收集整理散佚的优秀传统文化,以培育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为主题,组织编写专题教育读本或读物。
三、构建全环境育人机制。统筹学校、家庭、社会、网络等教育生态环境建设,制定关于深入实施全环境立德树人的意见,形成传统文化教育合力。以传统节日庆典、中华传统礼仪体验、研学旅行活动等为载体,开展文化主题教育活动和文娱活动,通过宣传栏、黑板报、文化墙、校刊校报、广播站、校园网站、微信、微博等媒体,宣传介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努力营造“以文化人”的校园环境。充分利用各类博物馆、民俗馆、科技馆、图书馆、少年宫、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社会性教育资源,组织中小学生定期参观、考察、体验、交流,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知与理解。
感谢您一直以来对我省教育事业的关心和支持,感谢您一直以来对传统文化教育的关注和呼吁,我厅将强化文化大省责任担当,结合我省中小学教育教学实际,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欢迎您继续建言献策,推动全省教育持续健康发展。
山东省教育厅
2022年8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