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作为山东省幼小科学衔接实验区,坚持问题导向、综合施策,突出行政推进特点,坚持区域全面覆盖,幼小科学衔接实验呈现持续深入、广泛参与、双向衔接、家园合力的生动局面。
一、点面结合,实验实现全覆盖
(一)市域推进带动全员参与
青岛市作为在全市域开展幼小科学衔接实验的地区,推动市域内的小学和幼儿园全体参与,2021年8月召开全市幼小科学衔接实验工作视频会,进行全员动员,覆盖各区市小学和幼儿园。制定市、区、校(园)三级幼小科学衔接实验方案,结合实际落实每校(园)一案,推动所有幼儿园与小学建立稳定的多对一协作关系。将幼小衔接工作纳入每个学期开学第一周的市级期初调研重要内容,由各分管局长带队,通过一年级听课、幼儿园活动观摩、教师座谈、资料查看等方式调研各单位幼小衔接工作开展情况,确保调研指导区市全覆盖。
(二)示范引领推进精准突破
坚持问题导向,对标上级要求,重点围绕双向衔接、衔接内容、形成合力等薄弱环节进行研究实验,提高针对性。先后开展一年级和大班课堂观摩、联合教研等活动,着重解决课程安排调整、全面适应教育、小幼精准对接等问题。充分发挥一部分有基础、有成效的单位的示范带动作用,鼓励他们在幼小衔接的重点、难点问题领域先行先试、率先突破,在区市、小学和幼儿园三个层面实施示范引领。遴选市南区、胶州市作为幼小衔接示范区,遴选55个幼小衔接示范校及58个幼小衔接示范园,双向结对,以点带面,形成了一批实践成果,示范效用初步显现。先后组织学前、基教、教研等部门联合深入多所示范校(园)进行一年级和大班课堂观摩、教学研讨等活动,组织市南区、胶州市两个示范区市开展以幼小安全课程衔接为主题的联合教研活动等,推动在重难点问题上取得突破。
二、行政主导,协同机制见成效
(一)健全机制形成工作合力
制定《青岛市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实验方案》,提报局党组会进行充分研究,明确目标任务,实施幼儿园入学准备教育、小学入学适应教育、幼小联合教研、家园校共育、专项整治“五位一体”的实验措施,提出小学一年级入学适应活动每周不少于1课时、以幼儿园或学前教育联盟体为单位与当地小学建立教研共同体、以向家长“述职”方式展示幼儿园及小学工作成效等具体举措。成立了以局长为组长的幼小衔接工作领导小组,形成顶格协调的领导机制,建立每两月一调度、每学期党组会一调度的工作推进机制,及时发现工作推进中存在的问题并研究解决。制定实施《青岛市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实验清单》,从机制层面明确任务内容、责任单位和时间表,确保各部门各司其职、实验工作按计划推进。加强工作协调配合,学前牵头、合力推进,逐步建立起市域幼小衔接的行政推进、教研支撑、家园共育、专项治理、教师培训、督导保障等制度,形成市域推进、部门协作、示范引领、专家指导、评估矫正的运行机制。
(二)专题宣传扩大社会效益
与青岛电视台教育频道合作,精心策划了《教育大家谈》幼小衔接专题节目,录制播出三期访谈节目,分别邀请行政、教研、家长等不同层面代表参与讨论,按照幼小衔接实验政策、幼小衔接教研、家园校共育三个主题,解决政策宣传、专业指导、家长参与等问题,约75万人围观,形成了广泛的和逐渐增长的社会影响。积极培育典型、推广经验,开展一系列基层工作成果宣传,《教育大家谈》先后走进崂山区实验幼儿园和合肥路小学、李沧区宾川路小学和衡水路幼儿园,进行双相衔接的实践展示,并邀请专家点评,系列典型培育节目还在持续制作中。与此同时,中国教育报、大众日报、齐鲁晚报、青岛日报、青岛电视台等媒体持续宣传报道青岛的幼小科学衔接实验工作,各小学和幼儿园通过家长会、家长课堂、期初一封信等形式直接将政策和措施送到家长手中,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
三、精准指导,实验成果上水平
(一)教研支撑实现深层发展
将9月和6月确定为幼小衔接专题调研月,指导区市开展教研活动、专题研究、集备活动等,结合区域实际,围绕幼儿入学所需的关键素质,完善课程方案,总结有效策略,开发入学准备教育主题课程案例,为全市幼儿园提供教育教学资源。开展“幼小衔接中的多元合作实施策略”课题研究,以课题为抓手,带动区市深入开展幼小衔接研究,形成经验成果。先后在崂山区麦岛小学和李沧区永宁路幼儿园开展了全市幼小联合教研现场会、幼儿园入学准备教育关键素质培养研讨活动,引导各区市精准实践。组织专门力量,制定全市幼小科学衔接制度、双向教研制度、幼儿园课程指导、小学课程指导等系列指导性文件,《活力启蒙、科学准备——青岛市市南区科学入学准备家庭教育指南》一书在全市推广。
(二)专家引领助力专业成长
组建市级幼小科学衔接专家指导团队,为每个区市配备4人组成的专家组,在高校专家和市级专家的带领下,通过现场调研指导、培训研讨等途径具体指导区市制定科学的幼小衔接实验方案、建立双向衔接的课程体系、总结提升并及时推广典型经验。依靠专家力量,对各区市以及全市幼儿园和小学制定的幼小衔接方案进行了全面评价,提出亮点和不足,并反馈各单位根据专家指导进行完善,推动了实验工作的科学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