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动态 > 战线联播
菏泽学院:着力打造地方传统文化传承创新高地
发布日期: 2022-08-11 16:26 浏览次数:

近年来,菏泽学院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立足菏泽丰厚的非遗文化,发挥音乐学科专业特色和人才集聚优势,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推动教学模式改革,深掘精耕“曲山艺海”和唢呐、古筝、秧歌等非遗资源,建平台、搭载体、强实践、重创新,将地方优秀文化引入教学实践,持续开展教育普及、传承保护、创新发展,推进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在打造地方文化特色上结出丰硕成果。

一、以乐化人、以美育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菏泽学院坚持立德树人教育理念,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深入挖掘革命文化和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思政元素,将红色音乐文化融入课程思政,形成了“以乐化人、以美育人”的艺术专业人才培养新模式。把党史学习教育与红色音乐文化研究紧密结合,带领师生以音乐感悟党史,用歌声铭记初心,先后研究整理了百余首与党的各个历史时期相关的经典音乐作品。在查阅大量史料和影视资料的基础上,梳理出清晰的音乐党史线路图,精心策划拍摄了“以歌叙史 以乐化人——音乐中的党史”情景党课。“音乐中的党史”情景党课和两台文艺节目充分发挥艺术的独特优势,大胆创新教育形式,深化拓展了党史学习教育效果,其经验做法被国家和省级平台进行推广。情景党课被评为山东省高校优秀党课,在中组部共产党员网“党课开讲啦”活动专栏展播;两台节目被推送至“学习强国”山东平台与菏泽平台。以新媒体技术为依托,创新“艺术+思政+党建”育人模式,充分发挥了艺术育人与思政育人的协同效应、相互促进。开设《聆听华夏之声》《中国民族民间舞蹈》《中外经典音乐赏析》等多门公共美育课程,助推学校的美育工作向下扎根、向上生长、横向拓展、构建体系。积极发挥琴书传习所、笛箫工作坊、牡丹之都民族乐团、鲁筝艺术博物馆和戏曲实训室的育人功能,作为传承民族精神、讲好中华故事的重要载体,为培养学生敏锐的审美耳目、充沛的审美情感和健康的审美灵魂搭建了学习、实践和展示的平台。

二、知行合一、突出实践,不断推动教学模式改革

学校大力支持音乐学科专业推进教学改革探索,不断创新学业评价模式,探索对学生综合素养更全面、更客观的考核机制,推进考核内容“多样化”“综合化”和考试考核“动态化”,将技能考试的考场搬上舞台,做到考演结合,使同学之间相互观摩、促进学习。将每周四作为实践教学日,每学期第八周定为艺术实践周,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艺术实践活动,将其作为延伸课堂教学工作的重要途径。充分发挥现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鲁筝艺术博物馆、琴书传习所、笛箫工作坊、戏曲实训室等平台的载体功能与孵化能力,营造沉浸式教学场景,构建山东古筝乐、弦索乐、山东琴书、地方戏曲等非遗传承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形成“理论学习+实习实训+课外拓展”三位一体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在教学模式改革、艺术实践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教改项目《基于VR技术的音乐学专业课堂教学模式创新研究》获省级教改立项;筝乐团以古筝与钢琴合奏的创新形式演绎的《在希望的田野上》,被推送到“学习强国”平台;在“广播之声2019全国青少年艺术大赛”全国总决赛中,筝乐团合奏山东派筝乐经典《碰八板》获团体金奖,同时获个人金奖1项、个人银奖2项;合唱团获山东省大学生合唱艺术节二等奖;“牡丹之都民乐团”演奏的《大宅门写意-卢沟晓月》获第六届山东省大学生艺术展演一等奖。

三、融入地方、服务地方,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新发展

近年来,学校依托地方经济、文化发展需求,实施项目驱动,努力打造地方文化特色,精心创作出一批反映牡丹文化内涵的舞台艺术作品,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在菏泽市“两会一节”等大型活动中,结合菏泽地方文化元素,成功创编并演出了弦索乐歌《苏堤月》《牡丹吟》和大型实景剧《曹州吟》等,更好演绎展现、传承弘扬菏泽地方文化,因其文化底蕴厚重、地域色彩鲜明、角度选择独特、情节连贯融合而广受社会各界赞誉。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教学实践密切结合,对有代表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学习、传承和保护,在非遗传承创新上不断积淀形成品牌,民乐团、舞蹈团、合唱团、戏曲班正在成为学校文化建设的新名片、人才培养的新亮点。学校坚持对地方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整理与教育传承,在菏泽民间音乐文化的传承体系、理论研究、艺术实践以及特色课程建设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创新,特别是在“琴筝清曲”“山东梆子”的教育普及、传承保护、创新发展、推广交流等方面作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丰硕成果。“琴筝清曲”“山东梆子”分别于2018、2019年获批山东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并入选“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教育实践基地”;“山东琴书人才培养”项目获山东省第八届高等教育优秀教学成果奖;以鲁筝艺术博物馆为载体申报的“筝声鲁韵—鲁筝艺术博物馆以乐化人的创新实践”,获第五届山东省文化创新奖;学校被评为省首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示范校。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