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以来,特别是2021年以来,山东建筑大学系统化推进“大思政课”建设,创新思政课教学内容、形式和活动类型,增强感染力和吸引力,形成全员育人合力,力争上好“大思政课”,打造建大样本。
立足“两个大局”,教学内容紧跟大势
山东建筑大学运用“朋辈思政课”、学生宣讲团等新颖的授课方式,立足“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紧跟大势,在对时代的深切感知和回应中保持教学内容的时代性、前瞻性和先进性,使思政课成为常讲常新的时代大课,给青年学生带来不一样的收获。
该校专门成立的“哲也”学习社、党史学习教育学生宣讲团、十九届六中全会宣讲团等社团组织成员和宣讲团成员立足“两个大局”,结合自身的成长经历,把百年红色故事讲到大学生心坎上,用青春范儿讲活青年课,为同学们带来40余堂别开生面的“朋辈思政课”。
通过课堂学习和宣讲报告,青年学子深切感受到马克思主义的思想伟力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对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和情感认同稳步提升。“我听过两次学习社的宣讲,学长学姐们讲得都很接地气,深入了解这些红色故事后我感到很受鼓舞,未来我将以更加坚定的信心和更加有力的行动度过我的大学生活。”该校听过两次学习社宣讲的学生说道。
培养实践能力,用活社会大课堂
建设“大思政课”,就要转变思政课教育教学理念,打破教学时空局限性,努力实现思政课与社会现实紧密结合。
该校把纪念馆、农村、社区、工业园区等作为育人的场域,用活社会大课堂。组织学生参观访问历史遗址、博物馆等场所,直观感受社会历史的生动性,增强对国家和民族事业发展的认同;组织学生参与社会调研、志愿服务等交往性实践活动,培养其合作意识和甘于奉献的责任感;开展校际、校企合作,让学生在生产劳动和专业实习时,培养劳动观念、锻炼专业技能。
此外,该校以马工程教材为基础,将伟大抗疫精神、北京冬奥精神等融入思政课堂,用可感可知的故事讲述深刻原理,使学生愿意听、听得进、听了信,让学生在丰富感性认识的同时,深化对所学理论的掌握和运用。
打造云端课堂,传统教学注入新活力
该校打破教材局限,充分发掘和开发网络资源,打造云端课堂。
思政微课和专题微视频为传统教学注入了新活力。思政课教师和专业研究生以中国共产党百年历程中的重要事件、重要人物、重要会议为专题制作微视频,在学校党史学习教育栏目发布;青年教师制作的“建团百年”微课,在校团委平台发布;教师结合学校景点制作的“校史中的党史”视频,在中国教育平台发布。马克思主义学院两位教师制作的“思政课战疫小课堂”成功入选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网络集体备课平台。“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室主动探索,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融入课程教学,制作的微视频上传至超星平台。
据了解,下一步,该校将打造“四史”虚拟教研室,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研模式实现跨专业、跨学科、跨地域的教研交流。
发挥育人合力,深化课程思政全课堂
该校把构建全课程、全课堂、全体教师共同发挥思政育人功能的生态共同体作为突破口,出台《山东建筑大学课程思政建设实施方案》,精选思政课骨干教师组建“课程思政咨询服务专家团”,在专业课实现课程思政的过程中积极提供智力支持,将各类专业课程中蕴含的理论知识、价值理念、人物故事以及精神追求等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挖掘出来,力争通过教育教学“主渠道”潜移默化地对学生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和行为举止产生影响,从而发挥对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
学校党委书记和校长发挥“头雁效应”带头上思政课、听思政课,全体专职思政课教师为本科生上思政课,每位教师至少完整地独立承担1门思政课;辅导员教师和党团队伍积极为学生上党课;地方党政领导干部、全国劳模、优秀共产党员、优秀企业家等进校园为学生作专题讲座,在山东建筑大学已成为一种“新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