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公开 > 建议提案 > 代表建议
对《关于未成年人法治教育的几点建议》的答复
发布日期: 2022-05-16 11:20 浏览次数:

您提出的《关于未成年人法治教育的几点建议》收悉。经认真研究,现答复如下:

一、工作进展情况

(一)强化法治教育课堂主渠道。全面落实《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充分发挥法治教育在立德树人中的重要作用。将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与推进德育综合改革相结合。2016年起,正式在小学和初中起始年级启用国家课程“道德与法治教材”,坚持从小培育、系统培养法治意识。坚持多学科协同,在语文、历史、地理等有关学科课程和学校活动、文化建设中有机融入法育理念和法治教育内容,加强教学考核评价,将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法治素养和法治实践纳入学生考核评价中。

(二)突出宪法教育的核心地位。坚持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以宪法教育为核心,以民法典教育为重点,结合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深入开展教育系统法治宣传教育。在全省学校广泛开展形式丰富的宪法学习宣传教育,推动宪法精神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充分利用开学第一课、班会队会、升旗仪式、成人仪式、毕业典礼等活动,采用设置礼敬宪法环节等方式,有机融入法治教育内容。持续开展学生“学宪法 讲宪法”活动,组织开展好知识竞赛、演讲比赛、“宪法卫士”行动,抓好宪法、民法典等教育普法工作,帮助广大未成年人树立法治观念。2021年,我省共有1281万名学生参与“宪法卫士”在线学习,被教育部发函表扬。

(三)提升教师法治教育能力水平。各级教育部门把法治教育纳入校长任职培训、教师继续教育范畴,将法治培训列入校长、教师培训规划,扎实推进。2015年起,在全国率先开展全省中小学教师全员远程法治培训,平均每年70余万中小学教师接受培训。2020年,我厅印发《山东省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行动方案》,要求各市、县(市、区)将中小学专职思政课教师配备纳入教师招聘计划予以重点保障。举办全省中小学校长依法治校专题培训、全省法治教师培训班,遴选部分优秀法治课教师参加教育部法治教育名师培训工程,培育大批优秀骨干教师。

(四)推动法治副校长工作落实落地。全省已基本实现中小学法治副校长全覆盖,还有很多学校配备了多名法治副校长,特别是省人民检察院陈勇检察长亲自担任省实验中学的法治副校长,带动了省、市、县三级检察长全部担任法治副校长,教育部调研组曾对我省工作给予充分肯定。2019年,我厅会同依法治省办、司法厅制定了《关于加强中小学法治副校长配备和管理的意见》,对法治副校长工作进行了系统设计和规范。2022年3月16日,我厅与省检察院联合印发了《关于学习贯彻〈检察官担任法治副校长工作规定〉的通知》,推进检察官担任法治副校长工作深入开展。2022年4月26日,我厅与省法院、省检察院、省公安厅、省司法厅联合印发通知,就《中小学法治副校长聘任与管理办法》(教育部令第52号,2022年5月1日起施行)学习贯彻落实做出工作部署,推进法治副校长工作向纵深发展。

(五)强化各种法治宣传教育力量。成立大学生宪法演讲团,到中小学巡回演讲,讲述宪法故事,播撒宪法种子。与省检察院联合开展“法治进校园”“检察长担任法治副校长暨开学季普法进校园活动”等巡讲活动,取得很好效果。建设校外辅导员队伍,由“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员、老劳模”组成的“五老”队伍,成为未成年人法治教育的重要力量。有的学校还邀请法学教授、法官、警察、消防等专业人士走进校园,通过课堂宣讲、顾问咨询、社团指导、活动合作等形式,参与指导校园法治教育。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您提出的意见建议针对性强,很接地气,体现了对社会需求敏锐的洞察力与深刻的前瞻性。我厅将在全省教育系统法治宣传教育第八个五年规划落实过程中认真吸收,更好地维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

(一)全面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工作。持续开展学生“学宪法 讲宪法”活动,组织开展好演讲比赛、知识竞赛、“宪法卫士”行动,以宪法为核心,以民法典为重点,推动未成年人法治教育走深走实。立足未成年人法治学习实际情况,进一步加强研究,持续谋划推动开展校园法治教育,帮助未成年人树立法治观念,强化法律权威,培养法治思维。加强与法院、检察院、公安、司法、民政、团委、妇联等部门和单位组织的联系沟通,开展法治进校园、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保护“法规政策宣讲进村(居)”、未成年人保护宣传月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法治宣传教育活动,发挥好未成年人法律援助站、青少年维权岗等未成年人保护机构作用。

(二)不断创新未成年人法治教育形式。持续优化课堂主渠道,开齐开好道德与法治课,有效融入相关法治教育内容,挖掘其他学科中的法治观念,深入推进法治教育,弘扬法治精神。指导中小学校依托社团活动、课后延时服务、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开展法治主题活动,丰富活动方式,让未成年人法治思想入脑入心。发挥校园广播、升旗仪式、国旗下讲话、校园宣传栏等作用,拓展普法渠道和空间。利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学校网站、微信公众号、网上家长学校等融媒体,打造学校对内对外宣传交流互通的网络平台,推送法律知识,提升法治素养。通过家访、校园开放日、网上家长学校等方式,不断向家长宣传普及未成年人法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引导家长积极履行家庭教育责任,形成校内校外未成年人法治教育整体合力。

(三)继续强化法治教师队伍建设。支持、鼓励中小学聘用法学专业毕业生担任道德与法治课教师。推动提高法治课专业教师占比,督促各地配足配齐与课程设置相当的法治课专业教师,建立专兼结合的法治师资队伍。加大教师队伍法治宣传教育力度,继续在每年中小学教师培训中加入宪法、民法典等法律知识内容,提升中小学教师法律知识普及能力。

(四)持续推进法治副校长工作向纵深发展。持续做好《中小学法治副校长聘任与管理办法》学习宣传和贯彻落实,确保各地各有关部门和各学校准确理解上级精神、准确把握工作要求,深化部门协作、强化统筹协调,加强培训交流、提升专业素养,进一步健全中小学法治副校长、法治辅导员制度,更好推进未成年人法治教育工作。

(五)整合使用好各类法治教育资源。充分利用教育部青少年普法网和我省现有法治教育资源,实现优质资源共享。通过举办法治教育课件大赛、法治教育读本评比、慕课建设等,丰富法治教育资源类型。依托高等学校和教科研机构为中小学法治教育提供资源支持。发挥社会教育延伸作用,以社区为依托积极开发各类教育资源,利用青少年宫、文化馆、博物馆、图书馆等优势资源,组织丰富多彩活动,让未成年人在活动中理解并践行法治教育。

(六)切实筑牢学校安全防线。充分发挥学校安全生产专业委员会作用,将校园安全作为底线、红线、高压线,与网信、公安、应急、卫生健康、住房城乡建设、文化和旅游、市场监管等部门密切配合,进一步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联动、学校主体、社会关注、家长参与”的校园安防共建共治共享体系,凝聚齐抓共管的工作合力。持续开展好学校安全培训和应急演练,聚焦消防、食品安全、非正常死亡等校园安全重点难点问题,经常性开展安全隐患排查,及时发现整改、防范化解各类学校安全风险隐患。将防交通事故、防溺水、防食物中毒、防拥挤踩踏、防地震、防水灾、防火灾、防校园伤害等作为工作重点,不断完善教育系统安全风险防控应急预案。

感谢您对我省教育事业的关心和支持,欢迎您继续建言献策,推动全省教育持续健康发展。

山东省教育厅

2022年5月16日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