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提出的《关于推进特殊教育中自闭症儿童融合教育的建议》收悉,经认真研究,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我省高度重视孤独症儿童的教育工作,连续实施两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均对孤独症教育工作提出具体要求。
一、大力推进融合教育。不断提升特教学校的服务能力,鼓励特教学校扩大孤独症学生的招生规模,积极开展孤独症教育研究。目前,已有8个市的市级特教学校开办了培智(孤独症)教育部,县级培智学校全部接收孤独症儿童,部分县级培智学校的孤独症学生比例已经超过50%。省教育厅等6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工作的意见》,对随班就读工作的管理机制、队伍建设、教育质量等提出了具体要求。2021年共确定首批山东省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示范区23个、示范校169个,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全面推进融合教育。同时,依托山东特殊教育职业学院成立山东省残疾儿童融合教育中心,发挥高校优势推进融合教育实施。
二、建立孤独症教育专门学校。支持青岛市建立省内第一所孤独症专门学校——青岛晨星实验学校,并依托该学校成立山东省自闭症(孤独症)儿童教育指导中心,承担全省孤独症教育咨询、调研、评估、论证、交流、培训和资源建设等工作。推动青岛大学、济南大学、潍坊学院等高校积极开设孤独症方向学习课程,为我省孤独症教育康复师资培训提供了专业支持。
三、加大孤独症教育保障力度。颁布《山东省特殊教育学校教职工编制标准》,将孤独症班级规模控制在6人以内,特殊教育学校教职工编制按生师比和班师比结合的方式核定,学生与教职工比例为1.5:1,保障了充足的师资。同时,持续加大资金投入,支持各地全面落实义务教育阶段特教学校和随班就读残疾学生公用经费保障政策,支持各地统筹改善特教学校办学条件。
目前,我厅正在抓紧制定我省“十四五”特殊教育提升计划,拟将提升孤独症教育水平作为其中的重要内容,加强对特殊教育学校孤独症教学的指导,不断提升教育教学水平。
一是积极开展随班就读示范区(校)创建工作。在全省遴选一批坚持尊重差异、因材施教,坚持普特融合、提升质量,特殊教育发展基础良好,随班就读工作建设成效突出的市、县(市、区)和普通中小学校,充分发挥在孤独症等教育方面的示范引领和带动作用,不断提高融合教育水平,促进残疾儿童少年更好融入社会生活。2021—2023年,全省将创建60个左右省级示范区、600个左右省级示范校。
二是加强特殊教育教师队伍建设。要求普通师范院校和综合性院校的师范专业普遍开设特殊教育必修课程,有条件的院校开设孤独症专业。继续实施建立特殊教育公费师范生制度,建立师范院校与医学院合作培养特教师资模式,定向培养掌握孤独症等专业知识和技能的特教教师。加大孤独症教育教师培训力度,支持济南大学、潍坊学院特殊教育师资培训基地建设,完善省、市、县三级培训网络,实行5年一周期不少于360学时的全员培训。
三是多措并举提升孤独症教育质量。支持有条件的职业院校在护理、康复治疗等专业开设孤独症护理培养方向或相关课程,引导优秀学生从事孤独症护理相关工作。开展孤独症教育研究,加强对特殊教育学校孤独症教学的指导。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推进差异教学和个别化教学,提高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加强特殊教育信息化应用,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康复训练的深度融合。建立特殊教育质量监测制度和评价体系。
山东省教育厅
2022年4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