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动态 > 战线联播
聊城大学多维联动 构建“大思政”育人格局
发布日期: 2022- 02- 22 14: 47 浏览次数:

 聊城大学紧扣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思想政治教育摆在突出位置,多维协同联动,积极构建“大思政”育人格局,推动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一、突出顶层设计,铸就“大思政”育人定盘星

聊城大学从组织制度和激励机制入手加强“大思政”育人顶层设计。学校党委把思政教育作为党建和意识形态工作的标志性工程摆上重要议程。印发《学校领导联系思政课教师和讲思政课工作方案》,实施高校党委书记、校长带头抓思政教育的制度,党委书记联系马克思主义学院,每位校领导联系1—2名思政课教师,校领导带头为学生讲党课和思政课,2021年度共讲授16次。

学校把思政课建设情况纳入党建工作考核、办学质量和学科建设评估体系,在保障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机构正常运转经费同时,按全部在校本硕生总数每生每年不低于40元的标准划拨专项经费,用于教师学术交流、实践研修等,并按照上级政策为思政课教师和专职辅导员发放岗位专门津贴。   

二、加强队伍建设,打造“大思政”育人先锋队

学校把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纳入人才队伍建设总体规划,积极构建高素质教师团队,发挥其在“大思政”育人中的先锋队作用。现拥有专职思政课教师110名,超过国家规定思政课师生比要求。其中,全国师德标兵、山东省齐鲁文化英才、山东省重点研究基地首席专家、山东省高端智库专家、山东省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入选专家等省级以上专家6人(次),山东省教学名师1人。

在学校党委的全面指导下,聊城大学思政课教师在教学科研等方面取得显著成绩。马克思主义学院是山东省首批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外社会主义比较研究基地”是山东省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中外社会主义比较研究团队”“中外马克思主义比较研究团队”获批山东省高等学校青创人才引育计划创新团队。

2021年,马克思主义学院获批2项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2项山东省社科优秀成果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成功获批山东省学校思政课“金课”建设项目,1人荣获“山东学校优秀思政课教师”荣誉称号,1人再次入选山东省理论人才“百人工程”, 获首届全省学校思政课教学设计大赛一等奖1项,二等奖6项,2人入选聊城市“羡林学者”人才工程;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顺利通过教育部一级学科硕士点审核批准。获批 “聊城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创新发展研究中心”“聊城大学孔繁森精神与西部援建研究中心”“聊城大学冀鲁豫边区革命史研究中心”等三个聊城市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三、深挖地方红色教育资源,提升“大思政”育人感召力

学校落实省教育厅“双协同双提升”活动要求,服务地方教育,探索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的有效途径,2021年同聊城职业技术学院、聊城市东昌府区教体局签署了合作共建协议,搭建大中小学思政课多层次、多渠道的交流合作平台,促进优质资源共享,打造成长共同体。

学校深挖地方红色资源,着力增强高质量发展的深度与特色。2021年,学校以马克思主义学院为责任单位,组织开展“同城大课堂”活动,深入挖掘本地重要红色资源,选定“刘邓大军渡黄河”与“中共山东省委重建”为两个讲授主题,组织马克思主义学院优秀教师进行集体备课和专题授课;并在马本斋烈士陵园等鲁西重要红色文化单位建立了长期的文化教育实践基地。

同时,学校启动“大思政”联动机制,组织教师宣讲团与学生宣讲团赴校内各单位、校外企事业单位、社区、农村等宣讲200余场,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

此外,学校学校发挥山东省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在鲁西红色文化研究与宣传、党史党建中的人才优势,打破学校、学科、地域局限,划拨专款100万,支持冀鲁豫边区红色文化研究,创设“冀鲁豫边区红色文化研究专项”,共收到来自聊城大学、山东师范大学、河南科技学院、河北省社会主义学院等相关高校和地市科研单位人员的50多项课题,很好地宣传了冀鲁豫边区革命历史与红色文化,为学校的服务社会发展、文化传承创新等探索了新路。

四、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增强“大思政”育人渗透力

学校印发《中共聊城大学委员会关于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实施意见》,实施“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双轮驱动,不断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在2021级本科课程培养方案中增设“四史”教育课程,作为选择性必修课;加强教研室集体备课,继续深化“262”模块化教学,加强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教学建设。出台《关于加强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实施办法》,加大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师资培养、引进力度,通过聘请优秀教师进行多媒体运用与课件设计技术培训与指导,建设精品化思政课程群。打造“学科带头人+学科团队”模式,立项建设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37门,院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74门,获批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6门,形成“院院有精品、门门有思政、课课有特色、人人重育人”的良好局面,教学改革经验被《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等媒体专题报道。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