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动态 > 战线联播
山东农业大学:推进农科实践教学改革 培育创业兴业人才
发布日期: 2022-12-27 16:03 浏览次数:

针对传统“齐步走”实践教学体系不适应新农科人才培养和学生个性化发展等问题,山东农业大学围绕创业兴业人才培养,大力推进农科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系统开展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等项目研究,制定完成“两方向、四层次、四融合”农科类专业实践教学方案,取得了突出成效。

更新理念,完善实践教学方案。学校坚守立德树人初心,适应新农科人才培养需求,提出“学生中心、产出导向、耕读合一”实践教学理念,确立拔尖创新和创业兴业两个培养方向,构建思创、专创、科创、产创“四融合”育人体系;改革实践教学方案,强化实践能力训练,增设思政社会实践、创新创业素质训练、创新创业实践等课程,实践学分由42.5增至60,占总学分35.3%。

耕读合一,厚植学生三农情怀。学校将实践思政融入大思政教育体系,全程浸润三农情怀。开设红绿交融”系列思政课程,把登高必自、十年磨剑等山农基因融入实践课程。举办初心课堂、院士名家、吾土吾民、山农A+双创等论坛1340余场,受众9万余人次,增强学生学农为农和强农兴农责任感。在专业实践过程中,学校组织学生广泛开展社会调研,将调研中发现的生产一线技术问题,带到专业学习中,近5年开展近千项SRT研究;同时将专业学习中掌握的新技术、新成果,带到乡村振兴第一线,带动当地农民增收致富。

四层递进,实施“双轨运行”模式。设置基础、专业、综合、拓展“四层次”逐层递进实践教学内容,将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渗透到各教学环节。在拔尖创新轨道进行“两室三练”,利用作物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等科研实验室、农业生物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教学创新实验室,进行科学素养训练、科学实践训练、创新能力训练,培养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在创业兴业轨道进行“两地三赛”,利用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创业孵化基地,开展实验技能竞赛、专业技能竞赛、创新创业竞赛,以赛促创,学校社会协同育人,培养学生创业兴业能力。

多措并举,保障体系有序运行。学校先后制定“校内和校外双导师制”等16项制度,确保基础实践、专业实践和综合实践的运行;制定“创新人才培养工作办法”等27项制度,确保“两室三练”实践教学模式运行;制定“创新创业实践学分认定管理办法”等6项制度确保“两地三赛”实践教学模式运行。同时建有59个国家和省部级科研平台、6140亩科教站园、96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1.3万平米创业孵化基地,提供一体化实践教学平台保障。实施创新创业“百千万,22工程,每年投入1000万元资助1000名学生立项目、搞研究、创新业,遴选100个团队冲击国家级项目,并提供项目和资金保障。

产出导向,有力提升学生创业兴业能力。学校以生为本,为学生量身定制的实践教学方案,满足了学生的多元化需求,避免人才培养“千人一面”。学生知农爱农情怀日益深厚,科技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创业兴业能力大幅提升,近五年农科类专业学生获批国家和省级创新研究项目338项,发表论文1029篇,授权专利59项,深造率达56.6%,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就业质量稳居全国高校百强,学校获评首批国家级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50强等荣誉称号。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