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动态 > 战线联播
菏泽学院:发挥“三大优势” 助力乡村振兴发展
发布日期: 2022-11-07 16:46 浏览次数:

近年来,菏泽学院认真贯彻落实《菏泽市人民政府 菏泽学院关于加快校城融合发展的意见》,高度重视校城融合发展,切实发挥高校教育资源优势,厚植教育情怀,搭建服务平台,助推地方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撑。

一、发挥人才科技优势,为乡村振兴发展树立牢固基石

学校制定2022年校城融合服务地方工程专班工作方案,并就目标任务和责任分工进行了安排部署。在校内开展产教融合服务地方情况调研,发挥特色优势,梳理科研成果,形成人才库、专利库、项目库,编印《菏泽学院服务地方手册》。落实教育部访企拓岗促就业专项行动要求,制定领导干部和高级专业技术人员联系企业行动方案,走进园区、走进行业、走进企业,推进产教融合、学生就业工作。学校大力实施“科研强校”战略,围绕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高科研创新应用效能。结合菏泽“231”特色产业体系,校地校企共建了菏泽乡村振兴学院、牡丹研究院、非遗文化研究院、黄河研究院、生命科学研究院、药物研究院、高端化工研究院、人工智能研究院等特色科研平台,实现校企优势对接、精准合作。与菏泽市其他县区及周边地市签署合作协议,选派50余名优秀教师挂职企业科技副总,织密织牢校地合作网络。推进创新平台培育工程,强化政策引领,突出应用研究和横向研究,依托高水平平台(智库),努力在生物医药、高端化工等重点领域实现突破,在地方非遗文化上产出更多重要成果;加强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研究,服务生态保护和乡村振兴,为乡村振兴发展树立牢固基石。

二、发挥继续教育优势,为乡村振兴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2021年底,我校顺利通过了山东省乡村振兴继续教育基地认证评估,被批准为山东省省级乡村振兴继续教育基地,对全省乡村振兴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继续教育,搭建拓展专业知识、完善知识结构、增强创新能力、培养专业人才的高质量继续教育服务平台。菏泽学院以服务乡村振兴为宗旨,以促进继续教育基地可持续发展为关键,以提高学历继续教育、优化各级各类培训供给为重点,以创新教育教学方式为抓手,以提高培养培训质量为目标,有效发挥菏泽学院乡村振兴学院作用,依托菏泽学院(培训中心),加大资金投入、优化育人环境,努力打造省内领先、国内一流的乡村振兴继续教育示范基地。基地坚持以点带面,以局部到全域,与菏泽市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农业农村局、教育局、市工商联等单位通力合作,围绕乡村振兴战略的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大方面,发挥资源优势,优化各级各类培训供给,展示了菏泽学院服务地方的积极作为和强大服务能力。组织承办“山东省大数据背景下数字乡村建设高级研修班”“数字乡村建设培育乡村振兴新动能高级研修班”,开展13期菏泽市高素质农民进阶培训工作,培训学员1596人,以人才振兴推动乡村振兴和现代农业发展。

三、发挥学科专业优势,为乡村振兴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菏泽学院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己任,创新帮扶形式,充分发挥学科专业等优势,推动乡村振兴工作全面发展。开展菏泽学院2022年大学生“七色光”暑期社会实践,成立校院两级43支团队,分为红、橙、黄、绿、青、蓝、紫7个小组,聚焦黄河战略,深入沿黄乡村,开展社会调查,服务乡村振兴,在社会实践中散发“青春光谱”。参与编制菏泽市各县区生态规划方案,促进乡村生态文明建设,推动生态振兴的自觉性与主动性。以地方文化研究和推广为切入点,推行项目实践模式,注重地方文化与教学的融合,积极开展服务地方的教学研究和探索。注重美丽乡村建设,紧抓产品提升,宣传本土文化,打造牡丹IP,让“颜值”转化为“价值”,以“智”提“质”绘乡村振兴新图,为实现菏泽产业高质高效、农民富裕富足、乡村宜居宜业注入了强劲动力。联合巨野县教体局,在一所乡村小学成立合唱团,通过专业老师定期指导,让农村孩子得到更好的音乐启蒙,让热爱音乐的学生们得到专业声乐训练,实现乡村孩子的音乐梦。实施“送戏下乡”等活动,提高乡村大众的文化娱乐生活和精神需求,让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在田野间得到发扬,助力乡村文化振兴,让文化价值为产业“增值”,推动形成乡村振兴的精神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曾在考察菏泽时指出,“一个地方的发展,关键在于找准路子、突出特色。”2022年1月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要求“扎实有序做好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重点工作,推动乡村振兴取得新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迈出新步伐”。菏泽学院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乡村振兴的决策部署,坚持校城融合,厚植教育情怀,趟出一条“典型带动、示范引领、因地制宜、打造特色”的助力乡村振兴之路,以担当作为努力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