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奇志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发挥高校垃圾分类示范引领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经认真研究,现答复如下:
垃圾分类是践行新发展理念的生动实践,也是推动形成绿色生产和生活方式的重要举措。一直以来,我厅高度重视垃圾分类教育工作,根据《教育部办公厅等六部门关于在学校推进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引导高校加强宣传教育,积极推进垃圾分类工作,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近年来,我厅重点开展了以下工作:
一是出台相关文件,加强垃圾分类顶层设计。2021年,我厅与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山东省委宣传部等11个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实施意见》,明确了我省垃圾分类工作的目标,提出了建立全过程分类体系、推进模范试点建设、推动全社会习惯养成、形成长效保障机制、健全组织领导体制5个方面的工作举措。
二是加强示范引领,全面推动校园垃圾分类。2021年7月,我厅联合省住房城乡建设厅举办“垃圾分类进校园”活动,发布了《高校师生生活垃圾减量与分类管理倡议书》,号召全省高校师生自觉养成良好习惯,争做垃圾分类的表率。我省各高校也行动起来,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宣传活动,通过校园广播站、网站、融媒体、宣传栏、班会等载体宣传垃圾分类知识,邀请环保领域专家到校作报告、开展垃圾分类知识竞赛等活动,普及生活垃圾分类知识和方法,大力推进垃圾分类宣传教育,全面提升广大师生员工的生活垃圾分类和环境保护意识。山东大学、山东农业大学、青岛科技大学等众多高校师生发挥专业优势,自发组织开展“垃圾分类进校园”志愿者活动,在校园内,走进中小学、街道社区,宣讲垃圾分类知识,宣传环保理念,发挥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各高校也大力培育生态文明实践大学生社团或志愿者团队,充分调动广大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开展形式多样的生活垃圾分类综合实践活动,做垃圾分类新时尚的引领者、推动者、监督者,争当垃圾分类的排头兵。
三是发挥学科专业优势,加快环境科学人才培养。“十三五”期间,依托“双一流”建设计划,确定青岛理工大学的“环境科学与工程”为省级“一流学科”建设学科,投入1200万元专项经费,重点建设。2020年,遴选支持2个“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作为“高峰学科”纳入“双高”建设计划,进行强化建设。目前我省开设环境工程、环境生态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环境设计等环境保护领域相关专业101个,在校生2.55万余人,为环境保护事业输送了一大批专业技术人才。
下一步,我厅将持续推进“垃圾分类进校园”工作:一是引导高校将垃圾分类知识纳入学校劳动类课程,通过编制垃圾分类讲义和辅导材料、组织垃圾分类社会实践活动等,教育学生树立垃圾分类理念,养成垃圾分类习惯,进一步强化示范引领作用。二是支持学生组建垃圾分类志愿宣讲队伍,积极向公众宣传垃圾分类知识,开展生活垃圾分类主题实践活动,形成一批富有校园特色的生活垃圾分类志愿品牌,扩大社会影响。三是引导高校加大投入,进一步完善校园内垃圾分类投放设施。鼓励快递、外卖、邮政等企业在高校设立专门回收容器,对快递包装、外卖餐盒进行回收和再利用。鼓励社会企业积极参与校园垃圾分类工作,通过设置智能回收箱等提高可回收物的回收利用。四是鼓励引导高校开展垃圾分类专项课题研究,推动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厨余垃圾处理等技术创新,促进科研成果转化。
感谢您对我省教育事业的关心和支持,欢迎您继续建言献策,推动全省教育持续健康发展。
2021年8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