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公开 > 建议提案 > 委员提案
对《关于加快高等教育乡村人才振兴体系的提案》的答复
发布日期: 2021-08-04 10:18 浏览次数:

董方军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快高等教育乡村人才振兴体系的提案》收悉,经认真研究,现答复如下:

一、加强乡村振兴相关学科专业建设

强化涉农学科专业建设。“十三五”时期,在省属高校农科领域立项建设农业工程等7个省一流学科,农学、植物保护等6个高水平应用型专业群,农学、园艺等9个专业对接产业项目专业群。实施省高水平大学和高等学校高水平学科建设计划,支持山东农业大学加快建设国内一流高校,强化建设作物学“高峰学科”,在3所高校布局建设农业工程、农业资源与环境、水产、园艺学、植物保护等5个涉农优势特色学科。2019年以来,省属高校农科领域共有15个专业点获批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3个专业点获批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6门课程认定为国家级一流课程,22门课程认定为省级一流课程。

加强新农科建设。指导涉农高校积极申报新兴农科专业,加强学科交叉融合,用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等现代科学技术,加快推进现有涉农专业改造。向教育部推荐了10项新农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全部获教育部立项认定。根据需求,逐步扩大涉农专业和涉农学位点招生规模,为乡村振兴储备人才。

加强国际交流合作。目前我省中国海洋大学、山东农业大学、青岛农业大学分别与国外大学合作办学,共举办2个涉农专业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4个涉农专业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其中,青岛农业大学与英国皇家农业大学合作举办巴瑟斯未来农业科技学院,围绕现代高效农业全产业链,设置农业资源与环境、种植与养殖、保鲜与加工以及农产品市场物流等四个专业模块,形成了中外合作新农科专业人才培养体系。鼓励支持我省有关高校加强与国外高校的合作,切实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推进新农科建设,培养更多具有国际化视野的高层次复合型新农科人才。

二、加强产教融合,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根据乡村振兴人才需求,引导高校结合自身定位,精准确定人才培养类型、目标。鼓励高校建设高水平农业类区域性共建共享智慧型实践教学基地,推动科教协同、产教融合,分级建设智慧农业示范园区。深化校企协同育人,鼓励高校与涉农有关企业合作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共同培养专业型、复合型农业人才。比如山东财经大学在沂河源田园综合体·汇泉桃花岛成立乡村振兴学院。学校确定“教育培训向实处做,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向深处做,论坛与讲座向高处做”的办学方针,以经济学院、财政税务学院为依托,设立乡村振兴研究方向,开设乡村振兴课程,开展乡村振兴研究生培养,为乡村振兴输送高层次人才。

以大赛为引领,提升学生服务农业能力。在第五届山东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设置了“互联网+现代农业”类别,引导学生聚焦热点开展创新创业,服务乡村振兴。在第六届山东省大学生科技创新大赛设置了现代高效农业类别,共有1433个参赛项目。通过以赛促学、以赛促教,培养乡村振兴拔尖人才。开展“青年红色筑梦之旅”实践活动。推动高校与地方、学生与农户、创新创业与农村农业、科技成果与生产实践的对接融合。

启动实施山东省产业学院建设计划,拟遴选一批农业相关的现代产业学院进行重点建设,搭建专业、企业多元培养,学校、企业联合攻关的平台,构建“产学研用”全方位全过程深度融合的协同育人长效机制。

三、加强公费农科生培养,为乡村振兴提供技术人才

实施公费农科生培养计划,适应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需求,为全省乡镇农技推广机构急需紧缺专业培养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受欢迎的农业技术推广本科专业人才,着力推动乡村人才振兴。近年来,我厅积极协调省农业农村厅等部门,指导相关高校不断加大公费农科生培养力度。2018年,安排公费农科生招生计划300人,招生专业涉及动物科学、农林经济管理、农学、农业资源与环境、水产养殖学、园艺、植物保护等8个本科专业,培养高校有山东农业大学、青岛农业大学、鲁东大学3所;2019年,招生计划扩大到360人,培养高校增加了聊城大学;2020年招生计划扩大到656人,相比2018年增加1.18倍,培养高校也增加了山东农业工程学院,扩大到5所。

四、加强乡村振兴人才培训

加强乡村振兴专业技术人员培训。依托山东农业大学、青岛农业大学、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和潍坊职业学院,建设乡村振兴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大力培养农业管理干部、农业专业技术人员、农村发展带头人、高素质农民等“一懂两爱”新型本土人才。深入实施农村创新创业带头人培育行动。培训领域覆盖农产品加工、农村电商、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等,将符合条件的返乡创业农民工全面纳入培训范围,开展为期3个月的系统培训,不断增强农村农业发展活力。创新培训方式。推动信息技术与继续教育深度融合,实现线上线下相结合,打造服务生产一线需求的教育、推广、共享平台。实施科教助农行动。组建高校科技服务团队,开展联市包县、下乡入村科技培训服务,全面提升农民科技素质。

您提出的意见很有针对性、建设性,我厅将在后续的工作中进一步认真研究吸收。感谢您对我省教育事业的关心和支持,欢迎您继续建言献策,推动全省教育持续健康发展。

2021年8月4日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