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公开 > 建议提案 > 代表建议
对《关于深化产教融合 助推我省经济发展的建议》的答复
发布日期: 2021-06-02 14:33 浏览次数:

陈秀香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深化产教融合 助推我省经济发展的建议》收悉,根据我厅职能,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我省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职业教育改革的统一部署,以部省共建国家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为抓手,以建立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并重、纵向贯通和横向融通并行的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为重点,创新体制机制,探索路径模式,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和技能支撑。

一、探索职教高考,畅通渠道建高地。按照有利于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和选拔的原则,建立“文化素质+职业技能”职教高考制度,畅通技术技能人才成长渠道。对技能大赛优秀选手免试专业知识和技能,持续增加职教高考本科招生计划,全省中职升学比例超过70%,为山东新增劳动力普遍接受高等教育奠定了坚实基础。“职校只能招收低分生”难题开始破解,2020年,全省中职招生2.5万人超过普高线,高职招生2.4万人达到本科线,越来越多的优秀学子走上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

二、深化产教融合,增值赋能建高地。加快构建政校行企社协同推进的工作机制,推动落实9项校企合作税收优惠政策,将校企合作项目收费标准浮动幅度提高到30%,组建多元主体参与的191个各级各类职教集团,首批认定142家省级产教融合型企业,推动工厂建到校园里、课堂搬到车间去、专业长在产业链上。聚焦现代优势产业集群,建立产教对话机制,将校企对话常态化、制度化,支持职业院校与知名大企业建立长期战略合作关系,将企业先进的生产服务标准转化为教学标准,实现教育链和产业链有机融合。加快构建多元办学格局,14部门联合印发全国首个混合所有制办学政策文件,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办学,40余个混改项目拉动社会投资近百亿元。按照多元化投入、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管理方式,在16个设区的市建设大型专门化、开放性、有特色的大型智能公共实训中心,共享实训资源,为学校、社会提供服务。

三、落实自主权利,激发活力建高地。坚持学校的事学校说了算,将研发机构设置权、人才招聘权、职称评审权、内部薪酬分配权、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处置权“五项权利”,全部下放给学校,支持学校自主设立内设机构,自主确定用人计划、招考标准、内容和程序,实行负面清单和事后备案制度,极大释放了学校办学的内生动力。针对“想要的进不来、进来的不想要”问题,改革职业院校教师招聘制度,对业界优秀人才采取直接考察方式,吸引更多能工巧匠、技能大师走进学校,全省职业院校“双师”比例超过60%。针对“干好干坏一个样”问题,改革教师绩效工资制度,明确公办职业院校绩效工资水平可达到基准线5倍;学校开展社会服务取得的收入结余,可提取50%以上用于教师劳动报酬,不纳入绩效工资总量管理,专业教师可在校企合作企业兼职取酬,鼓励多劳多得、优绩优酬,有效激发了教职人员的积极性。

四、推进教学改革,创新标准建高地。以应用型人才贯通培养为取向,在适合的专业中开展中职与本科“3+4”、高职与本科“3+2”贯通培养试点,试点专业点136个,年度培养规模6895人。将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新资源融入教师、教材、教法改革,组建200个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开发469个专业教学标准及新型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教材,推广项目教学、案例教学、情境教学,1+X证书试点规模达到20多万人,拓展学生就业创业本领。改革考核评价制度,按类型教育特点评价和引导“一校一特色”。

五、加强基础能力建设,提质培优建高地。坚持把发展中等职业教育作为重要基础,把发展高等职业教育作为优化高等教育结构重要方式,稳步发展本科职业教育。全省建设208所省规范化、示范性及优质特色中职学校、25所省技能型高职特色名校、37所优质高职院校,名校以上学校数占全省职业院校总数的半数左右。目前,全省有65所国家示范性中职学校、15所“双高计划”高职院校,分别位居全国第一、二位。稳步开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建好山东工程职业技术大学等3所职业技术大学。完善职业院校培训体系,支持职业院校围绕新旧动能转换、乡村振兴、经略海洋、脱贫攻坚等重大战略开展培训,2020年,全省职业院校开展培训突破300万人次,职业培训开始成为职业教育新的增长点。

结合您的意见建议,下一步我们将重点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完善经费长效稳定保障机制。持续加大职业教育投入,确保新增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向职业教育倾斜,逐步化解公办职业院校债务。探索建立“基本保障+发展专项+绩效奖励”的财政拨款制度,逐步提高公办中职学校、高职院校生均拨款。将职业教育资金投入情况纳入市级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的内容,加强监督检查,避免将职业院校的学费收入、社会服务收入等冲抵应由财政拨付的生均经费。二是加大职教高地政策落实情况督导检查力度。对职教高地政策及配套文件落实情况开展督导督查,重点督查地方政府和部门履责、“五权”下放、教师自主招聘、绩效工资改革等,“定点式”清除政策障碍,确保优惠政策“放到位、接得住、用得好”。三是加强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建设。通过组合投融资、多校联建、校企共建等方式建设公共实训基地,丰富实习实训内容和方式,加强师资能力建设、课程教材开发,创新运营模式和共享机制,推动完善企业参与实训基地建设的优惠支持政策和培训补贴政策,充分发挥实训基地深化产教融合的重要载体作用。

感谢您对我省职业教育事业的关心和支持,欢迎您继续建言献策,推动全省职业教育持续健康发展。


山东省教育厅     

2021年6月2日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