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美华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加快乡村小规模学校发展和新时代文明实践整合的建议》收悉,经商省委宣传部、省妇联,现答复如下:
我省一直将乡村小规模学校建设作为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和乡村教育振兴的重要内容,进行安排部署。2017年,省政府出台了《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国发(2016)40号文件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2019年,教育厅等11部门联合印发《山东省关于推进乡村教育振兴的实施意见》,对乡村小规模学校建设均提出明确要求,并予以支持建设。其中“十三五”以来,我省统筹利用中央和省专项资金,以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为主,累计面向1万多所乡村学校,投入500亿元以上,新建改扩建校舍2500多万平方米,新配置价值近百亿元教学、生活仪器设备,乡村中小学办学条件显著提升,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成果进一步巩固。
针对您关注的乡村小规模学校发展、乡村学校学生课后看护教育及利用新时代文明实践场所、师资资源等问题,结合您的建议,我们将努力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持续推进乡村小规模学校建设。将乡村小规模学校办学条件改善和质量提升作为乡村教育振兴重要内容,持续加大工作和投入力度。突出音体美设施设备和教学仪器、图书配备等,加强乡村小规模学校条件建设,设置必要的功能教室、食堂、运动场地。结合我省目前正在开展的教育强镇筑基行动,以乡镇驻地中小学为基点,通过集团化办学、学区制建设、优秀师资和课程资源共享等,辐射带动小规模学校发展,提升办学质量。
二、关心关注好乡村儿童少年课后看护教育。落实好中小学课后服务工作要求,对于农村有课后托管需求的中小学生,督促指导各地予以全面落实,做好上课日放学后的中小学生课后托管服务工作。重点保障好农村留守儿童、贫困家庭儿童等课后服务看护教育。丰富校内课后服务内容,组织各地结合校本课程、特色乡土课程开发适合乡村学生的课后服务项目,打造素质教育第二课堂。
三、综合挖掘利用乡村场所资源服务于乡村儿童少年课后校外教育。在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中,教育、宣传、妇联、团委等部门将通力协作,鼓励各地结合实际情况,进一步推进基层公共服务资源的整合、融合、聚合,积极发挥志愿者、社会组织和乡土公益人才、人士的作用,创新工作形式,按照乡村小规模学校及农村儿童少年所需、所困、所急,定制精准服务项目,广泛开展儿童少年公益性托管教育活动,推动乡村孩子健康成长。
感谢您对我省教育事业的关心和支持,欢迎您继续建言献策,推动全省教育持续健康发展。
山东省教育厅
2021年5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