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公开 > 建议提案 > 委员提案
对《关于进一步完善政策体系 优化提升我省融合教育的建议的提案》的答复
发布日期: 2021-05-10 10:06 浏览次数:

娄雷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进一步完善政策体系 优化提升我省融合教育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经认真研究,现答复如下:

随班就读是保障残疾儿童少年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重要途径。近年来,我省大力推进融合教育,不断扩大随班就读规模,残疾儿童受教育权利得到有效保障。主要开展了以下几项工作:

一、做好顶层设计。自2014年我省启动实施两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以来,均将扩大普通学校随班就读规模作为重要内容大力推进。2015年,省教育厅等6部门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工作的意见》,对随班就读工作的管理机制、队伍建设、教育质量等提出了具体要求。2016年,印发《山东省随班就读巡回指导教师岗位职责》《山东省随班就读资源教师岗位职责》《山东省随班就读教师岗位职责》,进一步明确了随班就读有关教师和送教上门教师的职责。2016年,颁布《山东省特殊教育学校教职工编制标准》,对随班就读教师配备作出明确规定。2019年,特教学校生均公用经费提高至8000元,随班就读学生公用经费参照执行。

二、完善专业支撑体系。市、县两级全部成立残疾人教育专家委员会。依托济南大学成立山东省特殊教育研究中心。印发《关于加强特殊教育资源中心建设的通知》,要求市、县(市、区)特殊教育学校全部建立特殊教育资源中心,配备随班就读巡回指导教师,为服务区域提供特殊教育指导和支持服务,全省共建设市县两级特殊教育资源中心156个。加大随班就读资源教室建设,全省共建设资源教室1299个。配齐配足各级特殊教育管理和教科研人员,加强特殊教育研究,推进差异教学和个别化教学,提高随班就读教育教学的针对性。

三、开展随班就读示范区(校)建设工作。全面贯彻《教育部关于加强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阶段随班就读工作的指导意见》(教基〔2020〕4号)精神,印发《关于开展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示范区示范校建设工作的通知》,制定随班就读示范区示范校建设指标和评估细则,启动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示范区(校)创建工作。遴选一批特殊教育发展基础良好,随班就读工作建设成效突出,在全省具有一定示范意义的市、县(市、区)教育(体育)局和普通中小学校,以点带面,不断提高融合教育水平,促进残疾儿童少年更好融入社会生活。

尽管我们在推进融合教育方面做了一些工作,由于受思想认识、师资水平、班额较大、投入不足等现状制约,我省随班就读工作整体水平不高,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还比较突出。下一步,我省将启动实施第三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我们将大力推进融合教育,提高随班就读质量。

一是完善随班就读支持保障体系。各级设立专项经费重点支持随班就读工作的开展,落实随班就读生均公用经费。进一步加强资源教室建设,随班就读学生5人以上的中小学、幼儿园全部完成资源教室建设,配齐专兼职资源教师,进一步提升资源教室的使用效率,为残疾学生提供特殊教育专业服务。加强全员教师和骨干教师培训,满足随班就读教育教学工作基本需要。落实特殊教育津贴和绩效工资倾斜政策,鼓励教师积极从事随班就读工作。建立完善随班就读教研制度,组建骨干研究团队,开展随班就读教学模式研究,及时解决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困惑和问题,形成可推广的有效经验。

二是发挥特殊教育资源中心指导作用。充分发挥市、县两级特殊教育资源中心在教学研究、师资培训、课程资源开发、学生培养等方面的示范引领和指导作用,帮助各县(市、区)做好随班就读对象的初步鉴定和复查工作;加强对普通学校随班就读工作的巡回管理、过程性指导和技术支持;指导区域内各随班就读学校健全特殊儿童少年个别化教育档案;承担本区域有随班就读对象的普通学校教师的短期培训工作;做好随班就读学校、特殊儿童少年家长、学生的辅导、咨询和服务工作。

三是发挥示范区示范校引领作用。2021—2023年,全省将创建60个省级示范区、600个省级示范校,在强化依法治教理念,增强全纳意识,健全就近就便安置制度,形成残疾学生与普通学生相互融合的校园环境,完善随班就读支持体系等方面形成可借鉴可推广的经验做法,引领全省各地各校全面扎实有效开展随班就读工作,切实保障残疾儿童少年的受教育权利,实现特殊教育公平而有质量发展。

四是加强宣传推广。创设融合包容的校园文化,与生命教育课程相结合,引导学生认识生命的平等和尊重,提升所有学生对残障的包容,减少校园歧视和欺凌。向社会和家长广泛宣传包括随班就读在内的特殊教育政策,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特殊教育的浓厚氛围。密切与残疾学生家长的联系与沟通,推进“互联网+特殊教育”,建立特殊教育资源库,形成在线沟通、学习的平台,加强家庭教育工作与指导,并就残疾儿童少年家长普遍关心的问题做好答疑解感。注重发挥康复、医学、特殊教育等专业人员和社区、社会相关团体的作用,形成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的合力,共同为残疾学生成长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

感谢您对我省教育事业的关心和支持,欢迎您继续建言献策,推动全省教育持续健康发展。

2021年5月10日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