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小霞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校园新媒体建设与使用情况的建议》收悉,经认真研究,现答复如下:
为推进山东校园新媒体的建设和发展,构建资源共享、交流合作、协同发展的平台,近年来,我厅坚持“政务+服务+育人”的教育新媒体定位,积极推进建设完善教育大宣传格局,打造全媒体传播生态,引领全省165家成员单位组成的教育政务新媒体联盟,做大做强山东校园新媒体,涌现出一批如青大、山师大、临大等高校新媒体优秀典型、集体等,山东高校新媒体呈现健康发展态势。
结合您的意见建议,下一步我们将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推进校园新媒体平台建设。坚持“正确导向、需求引领”的原则,切实加强校园新媒体平台建设与应用管理,注重平台集约化建设,引导校园内各类新媒体健康发展。同时,集中力量做优做强一个主账号,形成引领和辐射效应。注重校园媒体矩阵建设,顺应传媒趋势和用户习惯,鼓励各高校开设抖音、哔哩哔哩等流量、关注高,传播效果好的短视频平台。注重平台服务性建设,在提供信息、育人功能的同时,创新技术优势,结合工作实际开发接入各类实用APP或小程序交互接口,提升用户对平台的粘性和互动,不断提高平台使用率和服务师生的能力。
二、提升校园新媒体运维能力。坚持“管建结合、善管善用”的原则,突出互联网思维,壮大主流思想舆论,使校园新媒体这个“变量”成为“增量”。注重完善工作机制,健全校园各类新媒体平台及团队管理规章制度,做好沟通协商,规范发布审核,确保发布信息和平台安全。注重发挥校园新媒体联盟作用,加强指导、监督和培训,避免校园新媒体同质化发展,打造整体联动、特色发展的校园新媒体矩阵。注重建立奖励激励机制,鼓励高校通过原创作品稿费、举办网络文化节、奖励学分绩点、发放实践奖学金等形式,聚集优秀学生,强化团队建设,不断提升校园新媒体建设水平和影响力。
三、打造校园新媒体品牌。坚持“互联融合、创新发展”的原则,把内容建设作为校园新媒体发展的第一要务,不断提升平台的公信力、引导力。注重做好团队采编宣传能力培训,做到既有敏锐政治鉴别力,又要具备丰富的新闻专业知识和基础知识,做到娴熟把控选题,精妙组织文章。注重做好平台发布信息筛选,多选择师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丰富多样展现方式,逐步从时效性内容制作加工下沉到深度内容制作加工,做到既能满足师生“短平快”需求,也能提供专业化的信息资讯服务。注重平台互动交流,根据师生需求适时调整服务策略,通过为师生提供可靠实用服务,提升校园新媒体品牌价值和引领能力。
过去的2020年,是不平凡的一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在充满危机挑战的日子里人们负重前行,线下工作转为线上,校园新媒体以其受众广、速度快、交互性、数字化、网络化等优势,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全省教育系统一盘棋共同战疫提供了强大助力。另外,5G技术的快速发展普及也为教育系统政务新媒体建设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我厅将继续发挥教育政务新媒体联盟作用,指导和密切联系各高校,支持鼓励有条件高校探索融媒体中心建设,推动山东高校新媒体健康发展。
感谢您对我省教育事业的关心和支持,欢迎您继续建言献策。
2021年4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