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案例主题
烟台市通过推进省公费师范生管理改革、试点开展政府委托培养师范生工作,探索教师培养供给改革,提升乡村教师整体素质,优化全市教师队伍建设。
二、背景与起因
(一)破解乡村教师队伍建设难题。近年来,烟台市积极落实省、市“乡村教师支持计划”相关政策,教师队伍整体发展较快,但也出现了乡村学校教师补充困难、教师流失等问题。如长岛试验区2019年共补充教师18名,一年后已有13人离职;个别区市为完成年度招聘计划,不得不一再放宽招聘条件,学历放宽至师范类专科,专业不限,师资供给质量难以保障。
(二)破解公费师范生学习动力不足问题。我市在走访高校调研省公费师范生培养情况时了解到,由于省公费师范生一毕业就自动获取事业编制,成为公办教师,在学习动力上较普通师范毕业生略有不足,其综合表现较其入学录取成绩有所下滑。主要体现为两级分化明显,自律性较强的学生能够自觉加强学习,锻炼教书育人本领,自律性较差的学生往往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学习成绩滑坡。
(三)落实上级政策要求。2019年,省教育厅先后推出地市政府委托高等院校培养师范生试点和新修订的《山东省师范生公费教育实施办法》(鲁教师发〔2019〕1号)。经综合判研,我市认为这是推动教师培养供给改革的好时机,可以以此为契机出台一系列政策文件,破解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和省公费师范生学习动力不足问题,进一步优化全市教师队伍建设。因此,我市制定出台《烟台市省公费师范生管理办法(试行)》(烟教发〔2020〕19号),并积极申请成为第二批地市政府委托高等院校培养师范生试点地市。
三、做法与经过
(一)充分调研,找准改革突破点。
充分调研是形成正确决策的重要保障。《山东省师范生公费教育实施办法》于2019年11月出台后,我市迅速组织学习文件精神,开展专项调研。因此,我们认为有必要建立某种机制,对省公费师范生施加积极刺激,形成良性竞争,推动省公费师范生自我施压,增加学习主动性。
委培师范生试点工作源于市教育系统每年例行的人事工作座谈会。会议上,部分区市提出,一些偏远农村学校或海岛学校,长年面临师资补充困难。现有的国家公费师范生、省公费师范生,均无法确保定向到县就业,像2020届省公费师范生,虽然按计划要到偏远农村或长岛工作,但学生出于多种因素考虑,最终有4人选择解约。委培师范生如果同省公费师范生一样只定向到地市就业的话,依然无法解决偏远农村学校或海岛学校师资补充困难的问题。因此,我们认为除了规定服务期、违约金外,应该有另一种可行的办法,进一步规范委培师范生的就业去向。
最终,我们确定了教师培养供给改革的两个难点:一是省公费师范生的培养质量,二是委培师范生的就业去向。
(二)大胆革新,直击改革关键。
在调研的基础上,我市积极谋划,有的放矢,确立教师培养供给改革的两个主攻方向:一是加大地市对省公费师范生培养的参与程度,二是将委培师范生招生计划定向到县。
深度参与省公费师范生培养方面。在《烟台市省公费师范生管理办法(试行)》中明确了省公费师范生竞岗选聘的相关工作要求和流程安排,并创新提出培养期档案管理,培养期期间实行档案量化积分管理。建立省公费师范生个人培养期档案,分为年度考察、教育实习、激励加分三部分,档案积分占到省公费师范生竞岗选聘总成绩的30%。其中最能激发省公费师范生学习动力的在于激励加分部分,激励加分反映省公费师范生在培养期间的全面发展情况,对获得奖学金、参加师范类从业技能大赛获奖、通过各类证书考试、取得各类荣誉称号等情形进行激励加分。由于档案期积分直接影响省公费师范生竞岗选聘成绩,继而影响到省公费师范生毕业后的就业去向,倒逼省公费师范生在培养期内加强学习、提升专业技能,有利于良好学风形成,同时将省公费师范生培养期和服务期进行了良性衔接:优异的培养期表现有利于在竞岗选聘中获得更好的工作岗位,好的工作岗位有利于激发省公费师范生工作热情,更好地完成服务期,更快地成长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
委培师范生就业去向方面。定向到县的形式开展招生和师资培养,有利于进一步化解偏远农村学校或海岛学校师资供求矛盾,改善当地教育面貌。3月份,我市正式向省教育厅提出通过定向到县的方式开展地市政府委托培养师范生的申请,同时积极联系鲁东大学,研究定向到县招生的可行性。最终经省教育厅批复,我市出台《烟台市委托高等院校培养师范生工作方案》(烟教发〔2020〕18号),明确烟台市委培师范生采用定向到县的办法招生,委托鲁东大学,投放37个定向到海阳市和长岛综合试验区高考招生计划,切实为偏远农村学校或海岛学校培养一批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的优秀教育人才。
(三)积极落实,有效推进改革。
2020年6月,我市按照《烟台市省公费师范生管理办法(试行)》,对首批78名省公费师范生进行了竞岗选聘,由市教育局统一发布竞岗选聘简章,公布岗位计划,通过面试、宣讲、志愿填报、志愿录取、签订协议等环节,最终确定省公费师范生就业岗位,顺利完成首批省公费师范生竞岗选聘工作。为进一步激励省公费师范生在培养期内积极进取,提升教书育人本领,我市又制定《烟台市省公费师范生违约退缴资金使用管理办法(试行)》,继续加大地市在省公费师范生培养期内的参与程度,积极奖励在省师范类高校学生从业技能大赛中表现优异的省公费师范生,对获得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的学生分别奖励5000元、3000元、1000元。2020年,定向烟台省公费师范生在省师范类高校学生从业技能大赛中取得了3个一等奖、1个三等奖的好成绩。
委培师范生方面,今年的首次37个招生计划高质量完成,其中36人录取分数线超过特殊类型招生控制线,招生质量较为理想;生源地分布上,80%以上的学生是烟台生源,其中定向海阳的学生中海阳生源的占比57%,预计未来教师流失状况将得到有效改善。
四、成效与启示
我市推出的探索教师供给改革方面的一系列举措,在全省率先建立起“地方深度参与,校地协同培养”的培养方式。首创的省公费师范生“培养期档案积分管理办法”受到省教育厅的高度评价,省教育厅“战线联播”8月11日以《烟台用足省公费师范生政策 助推乡村教师队伍高质量建设》为题予以报道;在省内率先开创定向到县的委培师范生招生培养模式,为解决偏远农村学校或海岛学校师资补充困难提供了另一种可行的解决方案。
烟台市教师培养供给改革的主要启示是:
(一)深刻领会政策精神,结合实际开展工作。以省公费师范生管理改革为例,省厅明确提出地市要主动配合高校做好省公费师范生培养期管理,高校也欢迎地市积极参与以改进学生培养质量,为我们探索改革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二)认真做好调研工作,大胆尝试破解难题。以委培师范生试点工作为例,当前包括烟台在内的诸多地市可能都面临这样的难题:国家公费师范生回不来,省公费师范生流失多,偏远乡镇学校教师补充困难。其实,在省公费师范生培养计划实施时,我市就已经同步思考“市公费师范生”政策了,目前来看,烟台的委培师范生培养方案,基本实现了当初“市公费师范生”的设想:定向到县招生且重点解决乡镇学校师资补充难题。
(三)及时落实政策文件,切实推动改革建设。以省公费师范生管理改革为例,2020年烟台共有4名省公费师范生因各种原因选择违约,我市共收取违约金24万元。为有效使用资金,我市及时制定省公费师范生违约退缴资金使用管理办法,将违约金用于奖励培养期内表现优异的学生,向持续深化教师供给改革迈出扎实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