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动态 > 战线联播
泰安肥城:立好“四维”评价指挥棒 构建立德树人新机制
发布日期: 2021-02-04 15:41 浏览次数:

一、案例主题

以“四维”评价体系构建立德树人新机制——肥城市中小学评价体系构建研究与实践。

二、背景与起因

1、国家层面: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从根本上解决教育评价指挥棒问题。”十九届四中全会强调,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及其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

2、区域层面:多年来,肥城市以往的教育评价,由于过程管理趋于弱化、虚化,往往以学生考试成绩评价学校和教师优劣,这种片面做法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不利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

三、做法与经过

1、稳步启动:“19问”为评价改革做动员

2017年10月,肥城市聚焦国家课程方案、课内教学与课外学习、学生分数与学生能力、学生分数与教师评价、教学装备与实际利用、教师与学生家长的关系等提出了“19问”,直击县域内教育多年来积存的问题和“痛点”,通过专题会议、现场观摩助推大反思、大讨论,为评价改革做好舆论引导。

2、体系构建:“四维”72字引领教育归真

2017年11月,肥城市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成才规律,紧紧抓住影响教育内涵发展的人力因素,提出校长、教师、教辅、学生“四维”“72字”工作要求,将立德树人的要求转化为易操作、可复制的总抓手:

校长维度:依标准、守规范,细管理、鼓干劲,把方向、提质量。

教师维度:弘师德、重师范,勤教研、善拓展,活方法、提效率。

教辅维度:优服务、强保障,讲公开、促勤廉,提效益、保安全。

学生维度:打基础、养习惯,善积累、激兴趣,勤实践、提能力。

该工作要求与国家、省、市教育评估考核指标有机融合,立好了教育评价指挥棒,形成了“用制度管人,靠机制办事,凭考核奖惩”的立德树人新机制。各学段分层施策,学前教育段重点抓习惯养成和专注力培养,突出有思维含量的“玩玩玩”;义务教育段重点抓学生素质涵养,突出有深度思考的“读读读”;高中段重点抓高考备考,突出分层达标的“练练练”,构建起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基础牢固、良性衔接的高质量链条。

3、考核评价:以“千分制”激发办学活力

以“72字”工作要求为总纲,研究制定了独具特色的“千分制考核方案”,对中小学进行统一全面综合评价考核,引领校长潜心管理、教师精心育人、教辅用心服务、学生专心学习。分类分层评。对校长评价,重点破除重分数轻素质等片面办学行为,引导构建立德树人落实机制。对教师评价,重点破除重科研轻教学、重教书轻育人等行为。对教辅人员评价,重点破除教学装备和实际利用率不高、后勤管理效益差的问题。对学生评价,重点破除用分数给学生贴标签的不科学做法。“千分制考核方案”构成对学校的整体评价,将全市小学、初中分别按照“市直与镇街中心学校、镇街其他学校”两个组进行统一评价考核排序。强化过程评。实行校长工作实绩月报制度,每月上报工作日志,作为检查工作、考核学校的总目录索引。教体局机关相关科室立足自身职能,强化对学校日常工作的管理评价,将结果纳入“千分制”考核。现场观摩评。教体局每年组织一次“现场评估+集中观摩”,根据现场得分加上过程评价得分,计算得出每个学校的综合得分。

4、系统施策:以“新机制”确保评价落实

抓住难点、热点、痛点问题系统施策,构建评价落实的新机制。党建统领铸师魂。在泰安市率先理顺教育系统党建管理体制,每个镇街都成立了教育党委,实行“一岗双责”,以“分类管理、对口考核,评星晋级、达标进位”为抓手,建立了“明确目标、承诺践诺,细化任务、建立台账,挂账销号、领航创优”的工作机制。校长职级凭考核。将校长职级制与评价结果挂钩,校长年度考核排序后三名的,局党委对其约谈;连续两次考核最后一名的,实行末位淘汰。职称评审有真事。打出了教师职称评审的组合拳,采取“点刹、绝刹、手刹”的办法,严格要求一线任课不满5年、不满工作量的坚决不能评聘高一级职称,出台了《关于规范教师职称评审相关论文论著课题及荣誉认定工作的意见》,弱化论文、课题、荣誉,彻底改变了职称评审中的乱象。教师发展有平台。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策略,引进了全国知名教育团队和专家,在肥城建设全学科、全学段的师训基地。教师调配讲公平。有计划地安排镇街教师到城区挂职锻炼,鼓励城区优秀教师根据自己的意愿到农村支教,城区教师根据个人志愿互换交流工作单位,方便个人工作与生活。深化教研提质量。在各个学校公开选聘各科兼职教研员,市级教研员直接与学校兼职教研员联系对接,教研指导直接到学校、到学科、到教师,构建了“市—校”垂直、高效的教研体制。市级教研员下沉到市直学校,分学科建立教研基地,持续深化“教材、训练题、教法、学法”四项研究。家校共育聚合力。与肥城电视台联合开办《伴你成长》访谈栏目11期,邀请教育专家、校长、教师、家长、学生共同参与访谈,在电视台和肥城教育发布播放。

四、成效与启示

(一)评价新机制改变了教育生态

1、评价机制科学运行。构建了涵盖校长、教师、教辅、学生的“四维”评价体系,《山东省教育厅关于同意开展市级教育综合改革自主制度创新项目试点和将“职业教育‘双元双证培养’体系构建”项目纳入省制度创新试点重点项目的复函》将本创新项目纳入制度创新试点重点项目。该项目已纳入“山东教育治理现代化”体系,受到了省市教育部门的充分肯定。先后承办了全国本真教育第三届年会等8个现场会,相关经验做法被中国教育电视台、《中国教育报》、学习强国、山东电视台、《大众日报》、山东教育报等媒体宣传推广。原国家教委副主任、素质教育提出者柳斌部长对此项目高度认可,并欣然题词“评价改变生态”。

2、学校管理科学精细。教育评价引领校长精细管理学校,办学方向更加坚定,办学行为更加规范,办学质量进一步提升,教育管理的信息化水平明显提高,管理更加精细高效。在全省《2019年度城乡居民评价结果》中,全市义务教育评价位居泰安市第一名。3名校长入选齐鲁名校长,11处创建为泰安市级以上文明校园,109处中小学创建为泰安市级以上规范化学校。

3、教师素养明显提升。鼓励优秀骨干教师外出培训学习,提升境界,拓展视野,已培训、指导教师达15000人次。5名教师入选齐鲁名师,特级教师、泰山名师等各类拔尖人才及在职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和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达到197人。

4、教辅服务规范高效。构建科学、规范、完善的学校教辅管理保障机制及服务机制,理顺了“先学生、教室,再教师办公,后校园建设”的财务支出顺序,严格财务管理审批程序,确保把教育的每一分钱都花到刀刃上,营造了后勤围着前勤转的良好局面,承办了山东省学校安全文化建设现场研讨会。

5、学生素质全面发展。注重培养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取消了义务教育学段统考统阅统排,实现学生品质的“内涵发展”。学生素质不断提升,教育质量飞速提升,今年高考,690分以上2人,680分以上6人,3人被北大录取,文化课本科上线人数比去年增加673人,全市本科上线人数突破5000人大关。在各级各类学科竞赛和艺体竞赛中,获奖率和获奖等次均居泰安市首位。

6、创新项目成果即将出版。专著《评价改变生态》已经定稿,2021年3月由山东文艺出版社出版,将为我省及全国县域教育综合改革提供智慧支持的肥城样本。

(二)评价新机制对今后教育发展的启示

评价创新成果具有科学性,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成才规律;具有原创性,实践策略接地气,凸显内涵式可持续发展的本土特色;具有实践性,促使教学更加个性化、教育更加均衡化、管理更加精细化,便于各层面落实与推进;具有拓展性,涵育中小学校长的办学思想,增强教师的专业发展自觉,提高教辅人员的服务效能,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可复制性,易于推广,对于引领立德树人落地生根发挥重要作用。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