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交通学院把美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深度融合德育、智育、体育和劳动教育,遵循美育特点,弘扬中华美育精神,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塑造美好心灵,增强育人成效。
一、以课程为“核心点”,全面深化教学改革
一是开齐开足美育课程。学校开设公共艺术教育限定性选修课程和任意性选修课程,将艺术课程与艺术实践纳入学校人才培养方案,实行学分制管理,学生修满公共艺术课程2个学分方能毕业。
二是构建特色美育课程体系。以《艺术导论》为先行课程和核心课程,以《音乐鉴赏》《美术鉴赏》《书法鉴赏》为重点课程,以《道路景观设计》《汽车造型设计》《产品造型设计》等课程为交通特色校本美育课程,构建以审美和人文素养培养为核心、以创新能力培育为重点、以交通为特色、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和艺术经典教育为主要内容的艺术课程体系。
三是推动美育高品质课程建设。打造高质量美育精品课5-10门,促进美育课程建设的规范化、标准化,重点建设具有学校特色的美育品牌和课程,培育美育金课2-3门,实现美育课程品牌化。
二、以教师为“生长点”,建强美育师资队伍
一是选齐配强美育教师。各相关部门和单位配合,多渠道补充美育师资力量,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架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美育教师队伍。
二是强化美育教师队伍建设。全面提高美育教师思想政治素质、教学素质、育人能力和职业道德水平,优化美育教师岗位结构,畅通美育教师职业发展通道。将相关荣誉和成绩纳入工作考核,将第二课堂指导任务计入工作量,在教学成果奖等评选表彰中,保证美育教师占有一定比例。
三是提升美育教师教科研能力。鼓励教师参与高品质美育课程建设和各类美育学术研讨交流活动,支持体现美育和专业相结合的具有美育特色以及地方文化审美特色的美育研究课题,设立美育教研专项课题,支持申报和承接各级美育研究课题。
三、以活动为“着力点”,丰富美育实践活动
一是开展形式多样的美育活动。持续开展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大学生艺术展演、大学生文化艺术节、大学生社团文化节,确保每年举办学生全员参与的文化艺术活动两项以上,各学院每年举办艺术展演活动两次以上。在校内建立中华传统文化艺术传承基地,定期组织开展美育专题讲座和优秀传统文化传播推广活动。
二是加强艺术团体建设。确保每个学院平均建有一个艺术社团,通过第二课堂活动等多种形式,开展各种特色艺术活动,学生参与率不低于学生总数的65%,保证全体在校生的参与度。
三是构建课堂教学、课外活动、校园文化、艺术展演四位一体的美育实施体系。逐步配置美育教学专用场所,配备足够的图书、音像等资料,保证教学需要,并保持较高的利用率;加强音乐厅、剧场等美育场馆建设,为公共艺术课程教学和学校艺术院团展演配备数量足够、质量优良的专业器材;在校外建立美育实践基地,将美育课堂延伸到剧场、展厅、文化遗产保护地、广播电视和网络媒体等场所。
四、以组织保障为“支撑点”,凝聚合力统筹推进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学校成立了美育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筹规划协调学校公共及相关美育资源,通过多种形式在资金、政策、资源等方面进行支持和保障,指导和督促各部门将美育工作落到实处,形成领导负责、部门分工、全校上下共同参与美育工作的新局面。
二是健全制度保障。完善艺术课程标准、美育教学评价标准、艺术实践管理办法等配套制度,使美育制度规则体系能够及时适应实践发展需要。把美育工作质量评价纳入学校人才培养评估指标体系,完善评估标准,重视对美育工作的评估反馈,强化结果应用。
三是加大经费投入。将美育工作经费纳入学校年度财务预算,足额安排美育教学运行、美育教学及实践设施建设和维护、艺术活动和师资培训经费,切实保证美育课堂教学、美育实践活动、教师进修经费投入。严格经费管理,实行专款专用,且每年均有所增加。